又一單!財達證券定增擱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再融資監管趨嚴背景下,上市券商定增走向了不同的終局。

6月19日,財達證券(600906.SH)公告稱,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決議的有效期屆滿,自動失效。該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

同一天,南京證券宣佈,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股東大會決議及相關授權有效期將延長12個月。

這是當下券商所面臨的融資環境的一個縮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一年來,包括財達證券在內,已有4家上市券商(不包括概念股,下同)停止實施定增計劃。除了財達證券,浙商證券同樣因爲相關決議失效而擱置了定增計劃。中原證券、國聯證券則主動撤回了定增申請。

不過,計劃收購民生證券股權的國聯證券,目前已推出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案。

此外,除了南京證券、國聯證券,目前還有2家上市券商有定增計劃,其中,天風證券已在今年4月底將定增決議有效期延長至2025年5月17日。中泰證券定增決議也將在7月初到期,目前該券商暫未公佈是否延長決議有效期。

惠譽評級大中華區非銀行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張榕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再融資新規的出臺令上市公司再融資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從嚴把關募集資金使用,其中也包含了券商的再融資。這是券商定增計劃暫緩的主因。

4家券商定增告吹

自2023年以來,上市券商定增、配股申請均無獲批案例。這意味着,在2022年、2023年推出定增預案的券商普遍面臨定增決議失效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近一年來,先後有浙商證券、財達證券因相關決議到期而停止實施定增計劃;另有中原證券、國聯證券主動撤回定增申請。

同時,也有天風證券、南京證券等券商選擇延長相關決議的有效期,以保持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工作的延續性和有效性。

“這反映出券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謹慎態度,以及對監管政策的響應。”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分析。

田利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上市券商暫停實施定增的原因,主要涉及監管政策要求、市場環境變化和業務需求變更等。當前,監管層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進行了特別關注。同時,如果市場環境不佳或資金成本上升,券商可能會選擇暫停或推遲定增計劃,進而等待更好的融資時機。當然,如果券商的財務狀況良好,且當前業務需求不高,也會選擇暫停或放棄定增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響應中國證監會關於證券公司“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的倡導,去年以來,國聯證券、南京證券、財達證券均修訂了定增預案。

修訂內容涉及對融資必要性、融資計劃及方式合理性的說明;細化募投方向等。

與此同時,上市券商再融資節奏趨緩的態勢已十分明顯。

2023年以來,在A股上市券商中,僅有國海證券實施了定增發行。該券商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於2022年11月18日獲批,定增發行日爲2023年10月19日;預計募資總額85.00億元;實際募資總額爲31.92億元。此外,2023年以來,證券行業無新增配股融資案例。

而2020年、2021年,實施定增的上市券商分別有9家、4家,實際募集資金分別爲770億元、206億元。2022年有兩家上市券商實施定增,合計募集資金134億元。

同時,2020年,有6家上市券商實施配股,合計募資373億元;2021年,有3家上市券商實施配股,合計募資200億元。

集體發債“補血”

與再融資節奏趨緩對應的是,今年以來,券商發債融資的熱情較高。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63家券商一共發行了265只境內債券,合計發債規模達到4714億元。其中,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的發債規模均超過200億元,分別爲475億元、325億元、289億元、277億元、260億元、244億元、210億元。

同時,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天風證券還發布了境外債券,發行債券數量分別爲1只、3只、1只、3只和3只,發行規模總計爲21億美元。

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券商境內發債規模有所下滑。2023年1月1日—023年6月20日,67家券商一共發行了365只境內債券,合計發債規模高達6933億元;券商境外發債規模則與今年同期相當。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券商補充資本金的需求並不急切。

張榕容分析,目前券商的資本水平尚且足夠應對業務的擴張,特別是因爲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券商大幅度擴張需要資本金的自營及融資業務的可能性較低,所以暫時沒有急需擴充資本金的需求。

“當然,如面臨資本市場情緒轉好,在需要擴張自營及融資業務時,亦或是出現行業兼併的機會,將更爲需要通過定增來補充資本金。在排除這樣的情況下,目前的資本水平相較監管要求仍有一定的富餘。另外,去年底發佈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徵求意見稿),亦提及對優質證券公司適當調整風險資本準備調整係數,預計也能進一步提升優質券商的資本使用效率。”張榕容指出。

輕資產趨勢

另一方面,對於券商融資方式的變化,張榕容預期,目前只是暫緩定增計劃,在資本市場情緒轉好,如因真實業務擴張、需要透過定增補充資本金,應該會再做開放。此外,發行次級債也是補充資本的另一個方式。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券商更加註重通過盈利進行內部積累來籌集資金,以降低對外部融資的依賴。而且,券商在融資工具的選擇上更加多樣化,逐步重視優先股、可轉債等創新金融工具。此外,券商還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股權質押融資等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田利輝指出。

田利輝認爲,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券商對再融資計劃的調整,反映了其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和對監管政策的積極響應。券商需要在確保合規的同時,平衡資本需求和業務發展,尋求更合理的融資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監管的指引下,未來券商的業務重心也將發生變化。

證監會於今年4月12日發佈的《關於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 》強調,上市券商要聚焦主責主業, 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同時《規定》新增融資行爲規範條款,引導上市券商審慎開展資本消耗型業務。

對此,申萬宏源研究團隊指出,嚴監管夯實券業高質量發展根基,輕資產業務將成爲上市券商後續階段的建設重點。同時,隨着監管對上市券商再融資收緊,引導“走資本集約型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券商擴表放緩,從而高度依賴於自有資金的重資產業務(如自營、場外衍生品、兩融等)受到一定限制。此外,監管正在引導券商建設重心轉向輕資產業務,新國九條已明確“推動行業機構加強投行能力和財富管理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