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爲他們打開光影世界

光明影院”3年推出312部無障礙電影

聲音爲他們打開光影世界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劉江偉

“用聲音傳遞色彩,用聆聽感知藝術,歡迎來到‘光明影院’。”日前,一場場特殊的公益放映活動視障人士打開了通向光影世界的大門,伴隨着志願者的釋讀,一部部色彩斑斕的電影點亮了視障人士的精神世界。影院的光,打在他們的臉上,“看”電影這件曾經奢侈的事,正在走進他們的日常生活

我國約有1732萬視障人羣,如何滿足視障人士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文化強國建設必答題。2017年,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北京歌華有線、東方嘉影,共同推出“光明影院”項目。三年多來,共有500多名師生參與“光明影院”項目,累計製作無障礙電影312部,每年製作104部,讓視障人士擁有每週欣賞兩部電影的機會,達到甚至超過明眼人的平均觀影頻次。

“光明影院”在全國範圍開展公益放映活動,已建立20多個固定放映廳,走進盲協、盲校社區圖書館電影院國際電影節,未來將惠及中國1700多萬視障人羣……一條堅固的“文化盲道”正在徐徐鋪開。

“光明影院”項目師生團隊深入四川當地盲人家中贈送無障礙電影。光明圖片

爲視障人羣鋪築一條通往心靈的“文化盲道”

盲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城市中,一條條黃色的盲道是視障人羣行走的依靠。“咱們國家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盲道。生活中有了便於行走的盲道,那麼,精神上通往心靈的‘文化盲道’是否通暢呢?”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每次經過校門口的盲道就會想:爲豐富視障羣體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2017年年底,“光明影院”項目團隊赴北京歌華有線參觀,雙方在交流中提到,是否可以利用現有的電影資源,製作一些方便盲人觀看的無障礙電影,鋪就一條“文化盲道”,讓視障人士和明眼人一樣,共享國家文化發展的累累碩果。

爲了修築這條“文化盲道”,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的師生們發揮專業優勢,與北京歌華有線、東方嘉影共同發起了“光明影院”項目,在對白和音響間隙插入對電影畫面的解說,製作成可複製、可傳播的無障礙作品

2018年5月20日,全國助殘日當天,“光明影院”項目團隊走進北京市東城區廣外南里社區文化站,將初步研發創作的5部無障礙電影送到了50多位視障人士面前。視障人士王家驥欣賞完《戰狼2》後感慨地說:“這是一場精彩的電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以前想也沒想能‘看電影’,今天真切感受到了電影裡的各種情節與鮮活的人物形象。”

說起“光明影院”三年多來的歷程,項目團隊的老師們感慨諸多。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電視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淑萍一直陪伴“光明影院”成長。在2019年第二屆海南國際電影節進行公益放映時,一對母子令她印象深刻——兒子說,這是他第一次和媽媽觀看同一部電影,第一次一起交流討論電影感受,這也是母親第一次走進他的電影世界。趙淑萍說:“他們的話對我觸動很大,同時也說明‘光明影院’的放映活動非常有意義。”

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公益放映活動中,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秦瑜明記得一個孩子說:“我有了第一張電影票,是21排!”聽到這句話,秦瑜明當時眼眶就紅了。他說:“看到孩子們進電影院特別興奮,就覺得我們的努力值了。”

點滴感動匯聚成了“光明影院”團隊的精神動力,在研創無障礙電影這件事情上,他們在探索中砥礪前行。“光明影院”指導教師、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陳欣鋼回憶“光明影院”成立初期的模樣,“電視學院二樓的小黑屋”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陳欣鋼說:“當時條件很艱苦,我們錄音的房間沒有窗戶,夏天也不能開空調,一開空調就會很吵,影響錄音效果。於是,我們就經常大汗淋漓地在‘小黑屋’裡錄着無障礙電影。”如今,“光明影院”頗具規模,他們也擁有了條件更好的錄音棚剪輯室。

三年多來,“文化盲道”從概念迅速落地,成爲很多視障人士的精神生活必需品。截至目前,“光明影院”項目將作品成果送給了 20 所盲校,推廣到 68 個高校圖書館,覆蓋了全國 31 個省(區、市) 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惠及 200 多萬盲人。此外,“光明影院”還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設立了固定公益放映單元。

“光明影院”項目涵養了學生們的責任感使命感

2018級本科生陳中瑞清楚記着製作首部無障礙影片的日子——2018年12月30日。那天,他忙了30多個小時,當用鍵盤敲出“全劇終”三個字時,已是新年的清晨。把電影的鏡頭轉化爲文字描述,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陳中瑞寫了又改,每個片段都來來回回幾十次。轉眼間三年過去了,陳中瑞已習慣了這樣的節奏。他做的無障礙影片,足足裝滿了幾十個移動硬盤。“‘光明影院’已成爲我學業的一部分了,每天忙忙碌碌,過得飽滿充實。”他說。

趙希婧一直擔任“光明影院”指導教師,深知其中艱辛:“學生爲做好一部無障礙電影,至少要以‘拉片’的方式仔細研讀數十遍,對幾千個電影鏡頭進行場景分解,再寫成幾十頁、上百頁的講述劇本,然後進棚錄音,在對白和音響的間隙,用聲音講述每一個畫面信息,最終合成、剪輯、輸出,完成一部作品。這對學生的專業訓練和實踐能力培養大有裨益。”

實踐教學怎麼開展?這是所有高校都在探索的課題,而“光明影院”走出了一條新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告訴記者,在無障礙電影製作和傳播過程中,同學們接受的訓練是全方位的,有文本解讀,有視聽語言訓練,也有訪談調研實務。“光明影院”項目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

是專業教學,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光明影院”項目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培養學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們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紅色是什麼顏色?大多數人沒思考過這個問題。2018級碩士研究生胡芳也沒有把這個問題當成問題。直到有次放映會,她徹底改變了想法。那天,放映結束後,胡芳護送盲校的孩子們上車。有個孩子拉着母親的手走出來,手機裡播放着剛剛放映影片的錄音,意猶未盡地聽着。“紅色是什麼顏色呀?”小孩不解地問。

胡芳愣住了。“關愛是什麼?關愛不只是簡單講述電影,而是要設身處地照顧視障人士的視聽體驗,要讓他們聽懂每個畫面、每個情節。”此後,胡芳認真推敲講述稿中的每個字,時刻問自己視障人士能否聽明白。在生活中,她也懂得要用心去關注盲人的內心感受。

趙淑萍告訴記者:“新聞工作者要關注時代發展、關心社會民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新聞傳播教育更要重視‘立德樹人’。我們通過‘光明影院’項目,將專業學習與公益服務結合,教育學生學以致用、奉獻社會。”

爲此,“光明影院”項目團隊開設了“媒體融合傳播實踐”課程,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使學生掌握公益傳播的基本知識和實務技能,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日常教學,該課程被評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19年10月,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上,“光明影院”項目還獲得了“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的全國金獎。

爲了讓更多人蔘與這項公益活動,項目團隊向全社會發出了成立“光明影院”全國高校公益聯盟的倡議,得到了全國百所高校青年志願者的積極響應,“光明影院”項目在高校颳起了“公益之風”。

爲建設無障礙電影技術標準而努力

三年多來,“光明影院”製作的無障礙電影主題向上向善、題材豐富多元。趙淑萍介紹,“我們尤其注重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優選片目”。

爲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項目團隊從1949年以來的電影中每年挑選一部做成無障礙版本,讓盲人朋友也能通過電影瞭解新中國歷史;2020年,製作了20部精準扶貧題材無障礙電影,爲脫貧攻堅凝心聚力;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推出了6集無障礙動畫片《最可愛的人》並在北京盲校放映,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光明影院”項目團隊正在緊鑼密鼓推出“百年百部”計劃。項目團隊選擇了100部優秀電影製作成無障礙版本,其中包括《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楊善洲》《紅海行動》等精品力作,讓視障朋友通過電影重溫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

2020年,在充分調研視障朋友觀影需求的基礎上,項目團隊結合實踐經驗,開始探索無障礙電視劇的製作與推廣。上海儒意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向“光明影院”項目捐贈了46集電視劇《老酒館》無障礙版本製作授權許可。這部電視劇榮獲了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研創,志願者們撰寫了20多萬字的無障礙電視劇講述稿,完成了新時代首部優秀獲獎年代劇《老酒館》的無障礙版本。博士生志願者蔡雨告訴記者:“製作無障礙電視劇對團隊的業務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爲電視劇劇集多,伏筆埋得更深,故事鋪陳更長,需要我們從總體上把握作品的主旨立意,做到一氣呵成、融會貫通。”近期,項目團隊正在籌備《老酒館》無障礙版本的傳播與推廣工作,作爲“光明影院”放映推廣組組長,碩士生志願者李超鵬帶領小組同學制訂宣傳與推廣方案。春節期間,《老酒館》將通過線上線下多個渠道與視障朋友見面,陪伴視障朋友過大年,讓大家盡享新春文化大餐。

“光明影院”項目實施三年多來來,師生志願者經常提到,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我們專門製作無障礙電影,它應該成爲一種社會共識,每部電影都能同步提供無障礙聲道和手語標識,方便殘障人士一同欣賞,實現文化共享。目前,高曉虹帶領團隊正在爲建設科學、規範的無障礙電影技術標準而努力,期待爲影視業界提供無障礙電影製作的專業遵循,助力殘障人士通過電影融入社會文化生活。

趙淑萍也有同樣的期待,“希望推進針對無障礙電影的立法工作,尤其是從法律層面讓無障礙措施成爲影視標配,確保殘障人士的可及、可感、可參與”。

“世界不只需要被看見,也需要被聽見。我們正在搭建一座聽見世界的橋樑。” “光明影院”項目的志願者汪銘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影院都叫“光明影院”,所有人都會坐在一起感受電影文化帶來的無限魅力。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