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經濟 觀賞魚業績逆流而上

隨着寂寞經濟發酵,臺灣觀賞水族業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沒有衝擊業績,反而還因民衆喜歡宅在家,導致飼養寵物人數增加,業績逆勢成長。(李宜傑攝)

臺灣觀賞水族產業外銷美國日本大陸爲主,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外銷受阻,運輸成本也攀升;但也因疫情所致,寂寞經濟逐漸發酵,民衆喜愛飼養魚類,再加上觀賞水族產業近年來朝向精緻化、小型化發展,有利開發「養魚新手市場,讓水族產業業績逆勢成長。

宗洋水族有限公司魚部經理餘孟彥指出,受惠於寂寞商機觀賞魚產業在疫情爆發後,業績足足增加約2至3成。餘孟彥觀察,隨着產業逐漸朝向小型化、精緻化發展,過去富貴人家常飼養的龍魚、𫚉魚、紅龍錦鯉等,也逐漸汰換改養小丑魚孔雀魚彩色斑馬等,除了飼養、維護較方便,也有利開發「養魚新手」客羣,擴大消費市場

餘孟彥也稱,觀賞魚業景觀化也是關鍵之一,現代人飼養魚類,逐漸重視造景,不僅魚缸款式多,包括木材設計水草擺設、燈光主題等也都是一門學問,成爲寂寞經濟發酵後的可觀商機,該公司甚至年年舉辦國際水草造景大賽,吸引許多海內外好手參加,有助於疫情結束後,恢復外銷通路

歸仁養殖場業者湯佳音則說,雖然活體水族不能在網路販售,但還是可透過與電商平臺合作,販賣水族用品飼料、撈把等商品。另外,拜科技所賜,近來也有不少業者拍攝youtube影片教導水族新手如何養魚、造景等,或是透過臉書直播叫賣,成爲新趨勢

餘孟彥坦言,觀賞水族產業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技術性、高關聯產業性,且因能夠循環用水,導致對水土資源依賴性相對較低。因此,未來若能透過政府輔導品種研發,業者也努力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造景產品,觀賞水族產業的龐大商機,可望持續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