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僅是腦手術和工程學的突破

(原標題:強腦科技創始人馬斯克腦機接口僅是腦手術工程學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帶着三隻小豬,硅谷“鋼鐵俠”馬斯克在Neuralink公司發佈會上,再一次將“腦機接口”的技術推到了衆人面前。

馬斯克對腦機接口技術的興趣由來已久,在這次的發佈會前,他就曾對外表示自己對這一技術的暢想:希望腦機接口技術能解決覺或視覺障礙、失憶、抑鬱、癲癇、中風等疾病

更進一步,他認爲腦機接口技術還可以存儲或替換記憶,甚至直接通過大腦交流就可以實現“心靈感應”,甚至可以將人意識數字化,高保真地上傳給電腦,在“雲”中實現“永生”。

除開馬斯克炫酷的發佈會,“心靈感應” 、“永生”等概念,腦機接口實際上指的是在人類大腦與機器(包括智能硬件)、互聯網之間建立接口與橋樑,使得腦部的電信號可以直接與計算機電信號互動,從而使得大腦直接與虛擬世界連接,溝通。

除了馬斯克的Neuralink外,目前國內也有一家公司在做腦機接口的硬件設備。不同於Neuralink的直接植入芯片,這家公司走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方向。BrainCo (強腦科技)創立於2015年,是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孵化的第一支華人團隊。創始人韓璧丞是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博士。團隊經過哈佛大學孵化,獲得了中國電子、招商局資本、光大控股、騰訊聯合創始人、華登國際、鼎暉投資等機構投資。

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

在馬斯克發佈會召開前兩天,BrainCo正式發佈BrainOS人類大腦智能操作系統。發佈會後,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談到了他對腦機接口的理解,目前商業化落地的困難,以及腦機接口的倫理道德等問題

重大突破:腦科學or腦手術

在Neuralink的發佈會上,馬斯克介紹了兩個設備。一個是隻有硬幣大小,擁有1024個信道,可以置於顱骨內側,讀取腦神經活動信息,實時無線傳輸腦電數據的芯片;另一個是一臺可以避開血管,在顱骨上開一小孔,將芯片快速、精準地植入預定位置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2008年腦部植入芯片的猴子用意念控制機械臂

“Neuralink發佈的芯片能檢測到豬腦信號,這個技術其實在過去的20年裡都陸續做到了。但是他們對設備進行了升級,從這一點看,我覺得他們走的方向是對的。” 韓璧丞告訴澎湃新聞:“但我和哈佛一些教授就這個發佈會聊天時,討論認爲他們不是腦科學的重大突破,而是腦手術的重大突破。對這場發佈會最好的描述應該是腦手術和相關設備的重大突破。”

在韓璧丞看來,Neuralink發佈的兩款設備,從信號角度來說和行爲學關聯性來看,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小豬碰到一個東西,腦部信號就有一個變化,這在過去的技術發展中,已經可以做到了,只是Neuralink把設備進行了升級。

但腦機接口未來5-10年的突破點,應該是通過小豬腦部信號,我們能知道它下一步究竟是想吃胡蘿蔔還是西紅柿。

雖然發佈的不是重大科學突破,韓璧丞在採訪中還是表達了對馬斯克的敬佩。“我覺得他做很多事情,不是追求短期的商業回報,是他想實現人類應該去去體驗的一些場景。他認爲在未來,我們應該讓人類和AI有一個共生的一個機制,這也是他當時創立Neuralink的初心。” 韓璧丞說

腦機接口:侵入式or非侵入式

與Neuralink走侵入式腦機接口路線不同,韓璧丞創立的BrainCo走的是非侵入式路線。這兩種路線也是腦機接口技術的主流。

顧名思義,侵入式腦機接口是將芯片和設備植入到人腦當中,從而獲取大腦信號。而非侵入式的指的是通過外接設備,不要做手術,來獲取大腦信號。

“首先從學術的角度來講,其實這兩條路線目前是比較勢均力敵的,在美國,如果我們從大學實驗室來看,可能大概有60%左右是做侵入式的,而非侵入的達到40%左右。我代表的是非侵入式流派,像MIT、哈佛這些學校實驗室更多是走這個路線的,而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走的是侵入式的路線。”韓璧丞表示,“在一些學術交流會議上,兩個流派的人會相互吐槽,但並不會真的認爲對方的方法真的不如自己。”

在他看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週腦機接口各有優缺點。首先從獲取大腦信號的質量看,侵入式肯定要比非侵入式好很多。因爲侵入式直接將電機插入了腦中,可以收集本源信號。但是從過往的數據獲取量來看,侵入式腦機接口獲取的大腦信號量有限。據韓璧丞統計,截至目前可能只有不到100人的樣本信息,而這些人當中大部分是患有疾病的人。相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路線獲取信號更容易,安全。

不過不管是侵入式還是非侵入式,目前腦機接口遇到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如何正確解析大腦給出的信號。

“腦機接口最核心的一點是解碼,解碼就不斷地把人體的這些體徵信號進行解析。在過去的5-10年中,腦機接口要做的工作其實一直就是解碼。但對於大腦裡面的直接信號的解讀以及意義,其實很多人是並不瞭解,也不知道。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無限解析,用猜的方式去看這些信號表達的意義。”韓璧丞說。

因爲從目前的腦科學研究來看,人類的大腦仍是一個黑箱,它擁有將近1000億個神經元,誰也不知道它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如何變化。

再造人or造超人

腦機接口之備受外界關注是因爲大家從這項技術中看到了改造人的希望。而這樣的改造也分兩種:一是幫助殘障人士,幫助他們重新擁有正常人的運動和思考能力;另一種是幫助正常人類成爲“超人”。

第一種作用,在現在技術下已經有實現案例。比如在2018年的巴西世界盃上,一名癱瘓的少年就在腦機接口設備的幫助下,完成了替比賽開球任務

造“超人”的意思是指腦機接口可以讓人正常人變得更加強,變得更加厲害,可以讓人擁有更強的交互方式。例如,在未來,腦機接口技術突破後,人類的交流可以不用靠動嘴巴,完全可以通過意識來交流。

要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完成造“超人”的任務。韓璧丞認爲,人類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以腦機接口侵入式路線爲例,由於大腦構造非常複雜,又有很強的協同效應。即便研究人員在一個區域做了開顱手術,但要完成其他動作和指令,仍需要大腦的其他區域進行合作,提供信息。這就意味着光在一個區域植入芯片,可能並不夠。

大腦安全or永生

腦機接口技術重點是解析人的大腦,這也意味着未來我們的大腦會像現在的所有數字信息一樣,變得清晰可見。這會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未來嗎?我們能保證這部分信息的安全嗎?

“目前,我們的身份信息、通話信息、指紋、外貌幾乎全部都被記錄了。大腦是我們隱私最後的一塊處女地。”韓璧丞這樣認爲。不過,他對於大腦隱私問題並不擔心,“就像政府和國際組織能夠很好的保護這些現有的數據隱私一樣,我相信在未來我們一定會有很多標準來去保護人類大腦的隱私的數據。”

但對於普通的正常人來說,真的會願意接受腦機接口技術,增強自己嗎?

“在哈佛曾做過一項調查的,在校園裡隨機問路人是否會願意接受開顱手術,得到願意答案的人數是零。正常人是不願意做開顱手術的。但殘障人士,必須要用的人,可能會選擇。”韓璧丞說。

根據馬斯克的憧憬,腦機接口技術最後可能真的會幫助人類達到“永生”,保存我們的記憶和大腦信息。

在這一點上,韓璧丞認爲這應該是在腦機接口成功幫助人類成爲超人之後再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他認爲永生其實也分不同的理解。“現在學術界對於永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不同的流派。比如,人的身體不能保存千年,但在技術的幫助下,我們的大腦可以保持,他們認爲這也是永生的一種。但人是有自由意識的,這是核心。舉例說一個你的克隆人,他去摸一塊石頭你是感覺不到的。所以他就不是你,他跟你沒關係。 那麼永生也是一樣的,當你可以完全複製一個你的大腦,保存1000年,但這跟你有什麼關係,他只是一個大腦,你的身體已經感受不到了。除非是有一天,有人突然紮了他一下,你感到很疼,那就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BrainCo想做腦機接口技術的底層平臺

在馬斯克發佈會的前兩天,BrainCo在美國波士頓正式對外發布了自己的最新產品——BrainOS人類大腦智能操作系統。

BrainOS大腦智能操作系統,是一款以BMIoT(人機物聯網)作爲核心理念研發的系統。據介紹,這款系統可被分爲兩部分,一是應用腦機接口技術,使用戶通過系統控制智能家居、車、手機等外部設備;另一個則是對用戶狀態進行追蹤分析,提供干預和建議。

“這是一個底層平臺,把我們這麼多年的算法和技術標準化。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未來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上接進無數的腦信號採集器硬件,以及無數的輸入方裝置。這個系統會變成一個底層的解碼平臺,這是我們BrainOS核心的東西。” 韓璧丞。

鑑於目前腦機接口技術發展還在早期,韓璧丞坦言要讓腦機接口商業化落地,可能遇到困難和挑戰許多。比如公司前期一直在做的標準化工作。

“前腦電採集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採集方式,以前在醫院裡面那些比較好的採集器可能都要十幾萬人民幣左右,而他腦電採集的信號其實也很微弱。這也是以前很多做腦電信號採集公司死掉的原因,因爲它沒有辦法標準化,他的良品可能連10%都不到,沒有辦法在工廠生產。”韓璧丞稱

對於BrainCo來說,前期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攻克材料標準化、採集標準化,整個的校準測驗。“這部分我們其實是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但是後期產品一旦做出來,因爲它是解決人的真實生活問題。比如幫助殘疾人做假肢,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到這個階段就會比較容易一些。” 韓璧丞說。

目前,BrainCo已經基於無創腦機接口技術推出了可供商用的產品:用於智慧教育的Focus專注力訓練設備和用於上肢殘疾人士的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這兩款產品中的第一款可以利用腦神經反饋訓練來提升認知能力,追蹤專注力數據、並對其進行量化和提升。這款產品已經在北美許多知名中學、大學實驗室(如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