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片含致癌物丙烯醯胺下架 好多食物裡都有 3招自保

洋芋片含致癌物下架,什麼是丙烯醯胺?3招教你安心吃。(示意圖/Shutterstock)

卡迪那」一款天婦羅口味的洋芋片,被驗出含致癌物質丙烯醯胺超標,通路宣佈下架退款。其實不只炸物零嘴可能含有丙烯醯胺,包括黑糖和一些經過高溫處理的澱粉食品,都曾檢驗出含過量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acrylamide)怎麼來的?

富含澱粉的食物,在經過油炸、煎炒、烘培、燒烤等高溫烹調之後,所含的胺基酸與糖產生梅納反應,讓食物增添色澤風味,但同時也產生丙烯醯胺。加熱溫度只要超過120℃,丙烯醯胺的含量就相當驚人。

●丙烯醯胺有致癌風險

瑞典科學家在20年前發現丙烯醯胺的存在,根據動物實驗結果,丙烯醯胺具生殖神經基因毒性,累積過多就會致癌。後來挪威、英國、瑞士美國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結論

目前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人體也會因此而致癌,不過許多研究顯示,高溫調理的食物的確對健康不利。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丙烯醯胺列爲2A級致癌物,具有引發人類致癌的風險。臺大公衛所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吳焜裕曾接受《康健雜誌》受訪指出,致癌物質本來就沒有「安全劑量」,只要攝取,就有致癌機率。雖然不多,但不是完全沒有風險。

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的食物,包括油炸過的馬鈴薯地瓜芋頭、烘烤過的麪包餅乾咖啡、可可粉、杏仁等。蔬菜中的櫛瓜、大蒜洋蔥,在高溫煎炒後也含有丙烯醯胺。

食用黑糖 當心丙烯醯胺

擁有豐富礦物質的黑糖,被視爲養生好糖,但黑糖在製程中所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也不少。《康健雜誌》曾花費2個月抽驗市面上22種黑糖,結果發現19種含有的丙烯醯胺都超標,有些品項甚至超過官方制定的檢出量<10~1,448 ppb一半以上。

食藥署也因此在2016年公佈參考值指引,針對黑糖、薯條、洋芋片、麪包、油條等14類食品,訂出丙烯醯胺指標值,各類食品殘留最多隻能含1,000ppb(十億分之一),最低50ppb。如黑糖、油條、洋芋片的指標值爲1,000ppb、薯條爲600ppb、咖啡爲450ppb等。

●減少丙烯醯胺攝取量 美國FDA有3招

偶而吃吃洋芋片、炸物和燒烤物無可厚非,但聰明吃,才能避免吃進過多的丙烯醯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議以下的方式

1.看顏色

澱粉食物處於高溫下的時間愈久,顏色就愈深,丙烯醯胺含量就愈高。

無論是自己在家做、或是買外面的洋芋片和炸薯條,儘量挑選顏色較淡的金黃色,丙烯醯胺的含量相對較少。烤麪包也是淺烤就好;烤得有點焦雖然香,但容易吃下過多的丙烯醯胺。

2.烹調方式

不同的烹調方式,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相差甚大。油炸馬鈴薯就比燒烤、烘烤高。根據FDA的研究,水煮和微波爐加熱的方式,幾乎不會產生丙烯醯胺。

3.馬鈴薯切片泡水

馬鈴薯切片後,先泡水15~30分鐘,去除多餘的澱粉,就能減少烹調後的丙烯醯胺。另外馬鈴薯買回來後,放在陰暗室溫保存即可,千萬不要冷藏,因爲低溫會增加丙烯醯胺的含量。

營養專家也提醒,烹調食物儘量多用蒸、煮、滷等少油的方法,一天吃5份不同種類蔬果,也能減少吃進丙烯醯胺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