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波灣戰爭症」不是衰變鈾武器引起

研究表明,衰變鈾砲彈不會造成波灣戰爭症。(圖/美國陸軍)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衰變鈾武器」(Depleted uranium Weapon)不是「波灣戰爭症」(Gulf War illness)(GWI)的原因,伊拉克當地的環境問題沙林毒氣化學制劑的比重更大。

醫療快訊(Medical x Press)報導,1991年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發起,美軍與聯合國部隊發動收復科威特戰爭,過程摧枯拉朽,短短2個月就擊潰伊拉克部隊,收復科威特全境。然而在光榮勝利的背後,也有許多悲哀,比如不少參與此戰的軍人出現各種身體問題,舉凡疲勞、發燒、盜汗、記憶力注意力不集中;腹瀉、性功能障礙,和慢性身體疼痛等。由於患者確實集中在參戰的退伍軍人,因此被稱爲「波灣戰爭症」。

很明顯「波灣戰爭症」是一大羣症狀的總合,而且大部分又屬於精神官能症,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爲是創傷後恐慌(PTSD)。一直到1998年後,才逐漸被認可是存在的生理傷害,但是什麼原因卻一直沒有定論。1998年以來,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發佈了有關「波灣戰爭症」的幾項可能病因,包括戰爭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化學藥劑神經毒氣的暴露、衰變鈾(DU)彈藥暴露,或是原油濃煙。伊拉克部隊在撤退時,炸燬了數以百計的油井,造成極大的濃煙。

其中「衰變鈾武器」是經常被討論的因素。「衰變鈾武器」是指核反應後剩下的鈾238金屬做爲武器,鈾金屬相當堅固,比鎢合金還強,因此被製成穿甲彈、機砲砲彈,以及裝甲板。美軍M1A1戰車使用許多衰變鈾砲彈,並且在波斯灣戰爭期間大顯神威,這種砲彈擊中對手戰車時,不但能直接貫穿,而且在穿甲的高熱摩擦過程,還會引燃鈾238的金屬粉末,溫度極高,能點燃對手戰車。

然而衰變鈾武器的燃燒殘留物可能有毒,或是殘存的重金屬粉末也可能吸入人體造成傷害,另外是衰變鈾也有一些殘留的放射能,這些種種說法,都使得衰變鈾武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變得不受歡迎,或是被特別警戒,使用與保存都更爲小心。

不過一項新研究表明,衰變鈾武器應該不是「波灣戰爭症」的主因,吸入貧鈾粉末不會有那麼複雜的結果

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論文,仔細研究了這個持續30年的老課題,這是由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流行病學系主任-羅伯特‧赫利博士(Dr. Robert Haley),和英國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同位素地質學教授-藍德爾‧派瑞斯博士(Randall Parrish)的合作研究,一方是生理醫學,另一方是元素地質學,這個跨界研究能具體的分析衰變鈾是否造成人體傷害。

研究首次使用高精度質譜儀技術,用以分析退伍軍人身體的衰變鈾殘留,他們檢查了過去西南醫學中心在研究灣灣戰爭疾病時,保留的退伍軍人尿液樣本,結果發現,符合「波灣戰爭症」標準病例的軍人,與沒有症狀的退伍軍人相對比,兩者身體裡的鈾同位素比率並沒有什麼差異,濃度也沒有異常。

派瑞斯博士表示,他們挑出154個衰變鈾較低的尿液樣本,卻發現這些尿液的主人也有106個符合「波灣戰爭症」的標準病例定義,這又顯示「波灣戰爭症」與衰變鈾沒有關連。

另外,他們還找到一個特殊案例,這位軍人搭乘的M2布萊德雷戰鬥車(M2 Bradley))遇到事故失火,他吸入了高濃度的衰變鈾高溫氣體,還因此到肺部損傷,但是他偏偏就沒有「波灣戰爭症」的病狀鏈接

派瑞斯博士說:「這些發現基本上排除了衰變鈾引起波灣戰爭症的假說。」

派瑞斯博士說補充說:「雖然研究還沒能說明波灣戰爭症的原因,但是我認爲現在是時候將研究方向轉到其他地方。戰場的環境是複雜的,現在證明放射性物質與波灣戰爭症無關,可以使醫學界集中精力到其他調查方向。」

研究人員認爲,造成波灣戰爭症的最可能原因,還包括伊拉克化學武器儲存設施遭到破壞,導致沙林神經毒氣大量外露,或者當時美軍內部使用的殺蟲劑,當時使用了許多殺蟲劑預防基地的蟲媒疾病,這些化學品造成的傷害也可能是發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