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張凌文夢想的放映師

張凌文40年前踏入收藏電影放映機、膠捲、文獻的世界,終於圓了兒時的夢,重現手搖放映電影帶給大家歡樂的情景。(張亦惠攝)

張凌文國小畢業後買了人生第一臺幻燈機,至今仍完整保存。(張亦惠攝)

張凌文收藏的35mm放映機,此景與盧米埃兄弟1895年放映全世界首部電影的咖啡廳現在的擺設一模一樣。(張亦惠攝)

在臺中市北屯區開設金工店的張凌文,不僅是技術純熟的金工師傅,更是一位電影收藏家,在電影文物還無人聞問的40多年前,他就開始收藏電影放映機、電影膠捲,收藏的起點是爲了圓一個兒時出現在夢裡的情景:「自己手搖放着電影,臺下觀衆樂開懷。」張凌文用金工技術幫助這些「老東西」重新運轉,也成功到許多地方放電影,現在他有了新的目標,不僅收藏數要破金氏世界紀錄,還要開1間電影博物館,再現膠捲電影帶來的感動。

現今電影院林立,看電影已是日常生活一部分,但1965年生的張凌文說,小時候看電影是非常難得、珍貴的機會及經驗;他回憶,國小三年級第1次看的電影是《辛巴達七航妖島》,當時電影爲大家帶來快樂,當時場景即已埋下讓他日後一頭栽進電影收藏的種子。

自制放映機 老師力挺

國小六年級時,張凌文在課本上學到放映機原理,買了人生第1臺幻燈機,國中時因錄影帶興起、放映機沒落,他就到資源回收廠找尋,在那個1碗陽春麪10元的年代,他把每天的零用錢全部存起來,存快2個月,終於存到500元買了1臺8釐米玩具電影放映機;國二時更利用自然課學到的放映機原理自制1臺電影放映機。

自制的放映機被工藝老師曾駿一看見,立即自掏腰包請他再做一臺放映機讓學校收藏,甚至把工藝教室的鑰匙直接交給他,讓他受到莫大的鼓舞,發現自己的愛好是「有價值的」。談到曾老師,張凌文忍不住哽咽,年紀還小的他只是想堅持做喜歡的事,卻被家人反對,同儕間也不見得有人懂他,曾駿一是他走上電影這條路的啓蒙老師及貴人。

跟一般「做夢的孩子」不同,家境不算寬裕的張凌文很快就發現「做夢需要金錢支持」,腦筋動得快的他,除了早起撿蝸牛、挖蘆筍務農打工,也利用買來的8釐米放映機,放電影給小朋友看,進場1人收20元,小朋友買到歡樂、張凌文則賺到做夢的本錢。

獨特金工作品 超人氣

放電影之外,張凌文也喜歡記錄生活,高中時晚上念補校、白天當金工學徒,1個月賺600元,2個月薪水一毛不花能換來1卷8釐米電影底片,他更深知電影夢要堅持下去,也不能放棄賺錢,因此從來沒放棄過本行金工,在本業與興趣間取得平衡。

張凌文高一時白天就到叔叔的銀樓當學徒,金工技術也從那時起一點一點累積。說到金工,張凌文說,過去的金工師傅養成,從戒臺設計、鑲嵌、打磨到成品,可以從無到有做出一件金工作品,跟現在分工較細不同,他也一路精進自己的技術,再將自己的想法加入作品中,有別於市場上的大衆款式,張凌文的珠寶別緻、富設計感,至今仍有不少客人指名要訂購他手作的珠寶。

網購電影物件 花千萬

至於何時開始利用金工技術修放映機?張凌文說,當學徒時手頭不寬裕,電影物品收藏只能當興趣,在資源回收廠「尋寶」時常收購到壞掉的放映機,加上有些放映機已停產,零件難以找尋,他靈機一動,利用自己的金工技術,打造出一模一樣的零件,讓放映機開始運轉,到高中畢業前收藏約10臺放映機。

張凌文對電影的熱愛非常強烈,退伍後轉往臺中上班,適逢跳蚤市場興起,便轉往跳蚤市場尋找電影相關物件的蹤跡,幾乎每週六天未亮即出門,搭上最早一班車到臺北的跳蚤市場尋寶;後來網拍興起,張凌文從看不懂英文,到處請教,至今在ebay等拍賣網站上「淘寶」已有23年資歷,光是網購電影老照片、放映機、膠捲就花了上千萬元。

張凌文現在已收藏600多臺放映機、1000多卷電影膠捲,還有不計其數的電影文獻、書籍、海報等,大家好奇他是否還會繼續收藏,張凌文毫不猶豫地說「當然要」。但他也坦言,放映機現在愈來愈難找,跑跳蚤市場時的全盛時期,1周可收購4、5臺,現在1個月大約僅2臺,因此會努力上拍賣網站找,或朋友遇到時也會通知他;目前手邊排隊待修的放映機有100多臺,若朋友或機關請他幫忙修復,1臺要等半年以上。

寶物多 出借團體辦展

爲了放收藏來的電影相關物品,張凌文32歲時買了1棟5樓透天厝,其中3層用來放電影物品,近來也重新改裝放上層架,讓他可以放更多收藏,這股爲了電影在所不惜的熱情感動許多人,張凌文的收藏路上得到不少人幫助,連跳蚤市場的攤主有電影相關物品都會優先保留給他。張凌文說,這些文物若沒被他帶回家,最後可能真的被當垃圾丟掉,其實他收藏時也沒想過這些東西的價值,純粹只是喜歡、也想保存這些文化。

張凌文對收藏品如數家珍,包括全世界第1部公開放映的電影《火車進站》、臺灣第1部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等,他也收藏許多記錄臺灣早年地景的紀錄片,例如臺灣第1部家庭紀錄片《張家醫生的一天》、蘭嶼早期影像《臺灣紅頭嶼》等,10幾年來還從ebay上買到清末大陸某處的28釐米影像紀錄。張凌文說,收藏以民間紀錄片爲主,有愈來愈多團體辦展覽時遍尋不着的影像都是他的收藏,他也樂於出借,讓收藏更有意義。

大家都稱他「電影收藏家」,但其實張凌文心底的夢想是「電影放映師」,他從小看電影愛坐最後一排學習放電影技術、國中時就買大學視覺暫留的教科書來讀,再到花千萬收藏電影文物、修復,爲的就是可以帶着放映機放電影給觀衆看。張凌文笑說,「放映就是我的使命,現在圓夢了」,他不僅成功手搖放電影給大家看,重現夢裡的感動,還成了紀錄片《收藏電影的人》主角。

張凌文說,拍攝《收藏電影的人》前,他只接觸收藏同好,但導演李建成改變了他,說服他將公開收藏併發揚光大,更帶着他到逢甲大學演講,進一步考上逢甲大學研究所,讓他從不敢上臺說話到侃侃而談,個性改變了許多,也好像開拓新人生,認識了更多電影相關的朋友。

發揚光大 籌備博物館

張凌文指出,其實很少收藏家願意公開收藏,一部分是怕資料不夠幫不上忙,他的想法是「只要有人有需要他就幫」。張凌文感性地說,將電影發揚光大是上天賦予他的任務,他會一一完成,一路走來靠的不是個人力量,還有大家的幫忙,接下來不僅要繼續收藏,朝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900臺放映機努力,還要籌備開1間電影博物館,讓更多人認識電影、被電影感動。

〈張凌文小檔案〉

出生年:1965年

事蹟:紀錄片《收藏電影的人》主角、臺中市政府金工類職人傳承新秀

座右銘: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