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案打破兩岸諜報戰潛規則

自稱共諜王立強接受澳洲節目《60分鐘》訪問爆料,自己被向心夫妻吸收爲間諜。(取自theage.com)

臺北地檢署檢察官白勝文負責偵辦中國創新投資主席向心夫婦案。(本報系記者張孝義攝)

新聞分析兩岸諜報戰是門高度政治藝術,間諜抓不抓,以及抓的時機,有非常敏感的政治意味大陸人在臺發展組織而被抓的,僅有鎮小江周泓旭兩人;現總統大選前發生中國創新投資公司主席向心、龔青夫婦案,後續發展難料,可以確定的是,兩岸諜報戰的潛規則被向心案打破,將進入全新的殺伐階段

政府執政8年,兩岸關係和緩,情報工作有「半透明化」趨勢。例如國安局外圍智庫舉辦學術研討會,大陸明知山有虎,仍派A咖學者出席,其中,當然有國安部門暗樁,同樣地,我方也會安插,雙方心知肚明。

此外,包括解放軍退將來臺參加學術會議,以及多到數不清的大陸參訪團中,都有具情報官員身分的訪客藏身其中,但只要沒有做出法律不允許的事,不在臺情搜,誰也不會動手

偵訊放大邊際效益

這是一種文明國家的間諜遊戲規則西方國家也都這樣玩。簡單地說,馬政府時代,兩岸情報戰是鬥而不破,彼此不會撕破臉。真受不了,就抓了遣返。

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急凍,但先前僅辦「陸生周泓旭」共諜案;周泓旭是第一起陸生共諜案,是繼鎮小江後,第2位在臺落網的陸諜

向心案的案情發展,有幾種可能,一是向心不是間諜,我也沒有證據,於是放人;一是不管有沒有證據,選前留在臺灣,隔段時間訊問,偵訊內容不說,但偵訊動作一定要讓外界知道,運用共諜案的邊際效益。

選後當籌碼約談

向心案是在大選前偵辦,當然有政治考量。如果民進黨認爲大選選情很穩,民調領先一段差距,選前應不會把向心案弄的不可收拾,如此對己不利,但若選情出現微妙變化,民調開始接近,向心案就有操作空間,如以配合案情調查之由,請特定媒體或重要政商人士以證人身分接受調查,但不至於碰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選前這麼做,反作用力會更大。

但選後就難說,如果蔡總統連任,民進黨立委席位過半,向心案就是籌碼,藉此約談高雄市長韓國瑜,趁勝追擊,一併調查九合一選舉經費等,並非不可能。

總之,向心案讓這次大選添增肅殺氣氛,也打破了兩岸諜報戰的潛規則。向心夫婦是否是間諜,有待檢調偵辦釐清,唯不管向心案最後走向爲何,兩岸諜報戰撕破了臉,將進入全新的殺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