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級”高手齊聚,《技驚四座》展現中國頂尖雜技魅力

圖/資料圖

中國被公認爲“世界第一雜技大國”。多年來,中國雜技人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多次斬獲世界雜技領域的重要獎項。12月19日起每週六21:10,全國首檔大型原創雜技文化交流競演節目《技驚四座》將在廣東衛視播出,這些手握大獎的“天花板級”雜技高手們將在節目中一較高下。

屆時,將有30組跨越不同項目國內外頂尖雜技個人和團隊,通過四大賽段的激烈比拼,爲觀衆呈現近60場代表世界超高水準雜技表演,最終節目將決出本年度最受歡迎的“金牌雜技秀”。

中國是雜技“金牌儲藏庫

金小丑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法國‘明日’世界馬戲節金獎……可以說,咱們中國有一個世界雜技界的‘金牌儲藏庫’!”談及製作節目的初衷,《技驚四座》總導演邢狄曦表示:“我們有條件也有義務讓更多觀衆瞭解中國雜技的魅力。”

據悉,此次前來“應戰”的不僅有斬獲多項國內外大獎的雜技精英,還有身懷硬核絕技的民間高手和熱愛東方雜技文化的國際友人。來自山東省雜技團支雅南是內蒙古自治區藝術“薩日納獎獲得者,她將表演拿手絕活——單人綢吊項目《木蘭歸》。來自汕頭市雜技團的“百歲雜技姐妹花”是疊椅子項目最高齡紀錄的保持者,她們將帶來節目《傳承》。此外,參加競演的還有2015年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獲得者、來自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的李童,2020年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獲得者、來自廣州雜技團的唐哲,以及鋼管舞申奧大使孫健等。

山東省雜技團 支雅南

汕頭市雜技團 “百歲雜技姐妹花”

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 李童

廣州雜技團 唐哲

鋼管舞“申奧大使”孫健

劉璇範湉湉加入“鑑賞團”

除了實力過硬的選手,《技驚四座》還請來體操奧運冠軍演員劉璇,雜技表演藝術家、“肩上芭蕾”創始人吳正丹魏葆華舞蹈家黃豆豆,人氣藝人範湉湉組成鑑賞團,他們將在節目中給選手提供專業點評,同時爲大衆科普雜技“冷知識”。後續,還將有鄭希怡跨界藝人、董爭臻等雜技界大咖、紀連海等文化學者加入鑑賞團,跟觀衆一起領略雜技藝術的魅力。

在舞蹈家黃豆豆看來,《技驚四座》不僅展現了世界頂尖的雜技表演及瀕臨失傳的民間絕活,還提供了不少雜技演員真實感人的勵志故事。劉璇和範湉湉也表示,《技驚四座》顛覆了她們對雜技的認知,讓她們更爲中國雜技感到驕傲和自豪。

高科技定格“技驚瞬間”

中國雜技囊括走鋼絲吊環舞獅、高拐、魔術等多種表演形式,這些極具感官刺激的雜技表演如何衝破熒屏的限制,帶給觀衆更真實的震撼體驗?節目總導演邢狄曦介紹,團隊將採用當下最先進的電視手法和高科技舞美,運用數控燈組、升降冰屏等設備爲雜技表演的呈現效果加碼。此外,360度高速攝像的手法也將把雜技表演中的驚豔瞬間定格,形成“技驚瞬間”,觀衆可同步通過咪咕視頻、移動雲VR等應用,借VR技術突破固定視角的觀看模式,全方位感受雜技藝術的美感。

此外,在《技驚四座》中,雜技高手們不僅將詮釋中國傳統雜技的“驚、險、奇、美”,還將把搖滾、街舞、情景化表演等創新元素融入雜技表演,打造諸如“雜技+舞蹈”“雜技+國樂”“雜技+武術”等“雜技+”節目,爲古老藝術穿上時代“新衣”。

【對話】

吳正丹魏葆華:應正向理解雜技的“苦”

吳正丹(右)、魏葆華

作爲雜技項目“肩上芭蕾”的創始者,吳正丹與魏葆華是中國雜技界響噹噹的“金字招牌”。他們不僅是蒙特卡羅雜技節金小丑獎、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俄羅斯烏蘭諾娃金質獎等重磅獎項的獲得者,並且迄今仍活躍在舞臺一線,稱得上是“雜技藝術常青樹”。

此次,二人共同擔當《技驚四座》的鑑賞團嘉賓,吳正丹表示:“終於有了一檔完全屬於雜技的電視節目,這讓我覺得很激動、很開心。”

羊城晚報:收到節目邀請時,第一反應是什麼?

吳正丹:我的第一反應是驚訝,我覺得廣東衛視非常不可思議,能夠想到爲雜技藝術做一檔節目。這種嘗試很需要勇氣,我覺得很激動、很開心。對雜技人來說,這檔節目也是非常難得的全面展示機會。

羊城晚報:錄製的具體感受如何?節目效果有沒有達到你的期望?

吳正丹:我覺得比我期望的效果更好。一開始我會擔心。比如我們雜技演員的表達能力如何?我們評審的點評是否得當?此外我還擔心節目的視覺呈現……但現場錄製得很順利,氛圍非常好,所以我也很期待節目的播出。

羊城晚報:作爲雜技表演藝術家,你們的評判標準與其他嘉賓有何不同?

魏葆華:我們首先會從專業角度譬如技術難度去評判選手的水準是否足夠。但每個表演的特質都不一樣,有的是技術強,有的是情感豐富,還有的可能背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綜合因素。當然,我們也難免會帶一些感情色彩,畢竟評審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

吳正丹:對,前面兩場錄製的時候,我經常會把自己代入選手的情境。看到他們的表演我經常五味雜陳,因爲我能體會他們的艱辛和不容易。我也特別希望觀衆能認可他們,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因此,從專業的的角度來說,剛開始我可能會評判得有點“鬆”。我也在反思,覺得專業性還是應該把控好。

羊城晚報:在評審拍燈過程中,兩位的意見如果衝突了,聽誰的?

吳正丹:有時我比較感性,覺得“還可以”,但他(魏葆華)會覺得“達不到”。但是,最後總是不想拍燈的人向想拍燈的那個“妥協”。今後的錄製,我們會要求自己再嚴格一些。

羊城晚報:看到臺上選手的表演,兩位老師有沒有“技癢”之感?有沒有找選手共同創作表演的衝動?

吳正丹:我特別期待能跟他們合作。我坐在評委席上,最常冒出的念頭就是:“哎,這個演員如果是我們團的那該有多好啊(笑)。”我甚至想着,如果錄製《技驚四座》的這些優秀選手能夠整合到一起,打造一臺可以全國巡演的頂級雜技秀,那就太好了!

羊城晚報:作爲前輩,你們覺得新一代的雜技人身上有什麼特點?

魏葆華:他們的思想更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反應也很快。在表演形式上,會有更多貼近流行或時尚的元素。但是,我覺得跨界也好,融合也好,雜技人本身的基本功還是要紮實,不能爲跨界而跨界。

羊城晚報:兩位如今投入很多精力在雜技傳承上,關於雜技的未來,你們怎麼看?

魏葆華:雜技來源於民間,給觀衆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就是“苦”。這些年來,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雜技的人在數量上是縮減了的。但是,我們特別希望大衆對這種“苦”有一個正向的理解,畢竟,任何事情想要幹得出色,想要嶄露頭角,都要付出辛苦的努力。另外,教育上的系統化和訓練方式的科學化,這些確實是雜技目前尚欠缺的,也是我們雜技人需要去努力的。不過,雜技藝術中不斷探索、不斷征服、挑戰人體極限的精神,我們不能丟。這是我們人類在最初應對自然、挑戰自然時就賴以生存的一種能力,不能因爲我們進入文明社會了,就拋棄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