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逝世 陸單月痛失6名重量級院士

▲擁有「中國司令稱號中國工程院士程開甲。(圖/翻攝解放軍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有「中國核司令」稱號、曾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程開甲17日上午病逝北京,享嵩壽101歲。回望百年人生,他曾說過,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種將畢生奉獻給國家的英才,他們的離世都是國家的莫大損失,然而包括程開甲在內,中國在一個月內痛失6名重量級院士,其餘5人分別是李連達陳創天侯芙生鄧起東謝世楞。

上述6名已故科學家,年紀最大的是101歲的程開甲,最年輕的是81歲的鄧起東,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發揮長才,如同蠟燭一般,燃燒自己照亮國家。其中李連達是中藥藥理學家,陳創天是材料學家,侯芙生是煉油石油化工專家,鄧起東是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謝世楞是港口海岸工程專家,程開甲是物理學家

程開甲爲中國工程院院士,擁有「中國核司令」稱號,曾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8年17日病逝於北京,享嵩壽101歲。程開甲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並留校任教至1946年,先後完成多項相對論及基本粒子的研究,隨後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期間擔任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的研究生,從事超導電性雙帶理論的研究。他在1960年起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1962年調任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堪稱是中國核武器試驗事業創始人之一。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於2018年10月18日病逝北京,享壽84歲。李連達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生前樹立起中國的中藥藥效學評價標準及技術規範,還在國內首先建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並在全國推廣應用。他曾闡明「血瘀」的科學內涵及「活血化瘀」治療的基本規律與作用機理,並且首創中藥與自體骨髓幹細胞經心導管輸入冠狀動脈移植於心髒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李連達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中華中醫藥學會一等獎等各級多項獎勵,培養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等超過50人,多人已經成爲中醫藥研究領域的學術骨幹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圖/翻攝自浙江在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於2018年10月31日病逝北京,享壽82歲。陳創天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於1962年至1999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並在1999年組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陳創天於1983年9月首次向國外同行報告了BBO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性能,引發國際鐳射界的廣泛關注。由陳創天領導的研究課題組於1990年成功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塊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晶體)。在此之後,陳創天通過與其他研究人員相互配合,還發明瞭KBBF晶體的棱鏡耦合技術,進而使得KBBF晶體獲得重要的工業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芙生。(圖/翻攝自中國工程院官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侯芙生,於2018年10月31日病逝北京,享耆壽95歲。侯芙生畢業於國立暨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於1995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經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級科技圖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他一生致力於煉油、石油化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研究實行油、化、纖一體化綜合利用,改革了潤滑油生產流程,並且攻關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重大科技專案,成功解決高橋重油催化裂化、揚子加氫裂化和巴陵己內醯胺等一批裝置的重大工程技術難題,還參與過多項重大諮詢課題研究。

▼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鄧起東。(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學會榮譽理事、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創始人和首任主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鄧起東,於2018年11月6日病逝北京,享壽81歲。鄧起東將畢生精力獻給中國的科學事業,一直在地質科學領域努力探索,亦是中國地震地質與構造地質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活動構造、活動斷層與古地震、地震區劃、地震機理和預測等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鄧起東的學術思想指明瞭中國活動構造研究的發展方向,還培養出大批人才和學術骨幹,爲中國的地球科學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謝世楞。(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謝世楞,於2018年11月7日病逝天津,享壽83歲。謝世楞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水利工程系港口水道專業,先後在交通部水運設計院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工作,並在1999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其長期致力於港口和海岸工程設計研究,尤其在深水防波堤、波浪和泥沙理論方面取得獨創成果。謝世楞提出的直立堤前沖刷公式更是多次在國際會議和刊物上被推薦使用,被業內稱爲「謝氏理論和公式」,這一理論已被實際工程應用和推廣,並納入交通部防波堤規範,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爲中國港口建設與海岸動力設計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