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留下臺灣歷史和記憶 邱承漢改造見證繁華的鹽埕老屋

記者遊琁如/高雄報導攝影家鄉謬思,在這塊土地上畫天馬行空夢想高雄市鹽埕區屬近年來年輕人眼中的「新興老區」,意旨區域雖充滿舊時代記憶建築,卻有年輕的創意和能量產出,返鄉將外婆禮服店改裝成旅宿,還在地創辦雜誌,只爲讓家鄉土地能被更多人看見。創辦「叄捌旅居」及在地雜誌「什貨生活」的負責人邱承漢說:「想留下鹽埕的歷史和傳達美感,是我認爲最重要的事情。」▲叄捌旅居負責人邱承漢。將外婆於民國40年開業,曾一度是南臺灣最紅的「正美禮服店」重新設計,打造成「叄捌旅居」,一間充滿舊時代歷史和現代美學旅館,夾在成排的鹽埕區老房中誕生,邱承漢說:「抽掉正美禮服的過去,房子是一個載體,載體可以承載不同的記憶。」禮服店與旅居,在邱承漢眼中同樣爲「人生階段」,在漫漫人生旅途中行走的停留感。隨着時代更迭,臺灣許多城市老區也隨着年輕一代外出工作、經濟規劃區轉移而逐漸沒落,高雄市的鹽埕區過去曾是娛樂政經中心,有過一片光燦爛的榮景。邱承漢在雜誌「什貨生活」裡這樣簡單介紹「叄捌旅居」:「一棟見證繁華起落的老屋。」外觀看起來不起眼的老屋,卻乘載南臺灣興盛美容禮服過去。 ▲將外婆的禮服店重新打造,卻保留部分過去的元素。邱承漢說,在決心打造這間外婆的禮服店,回到鹽埕生活後,「纔開始探索自己的過程。」不懂設計,只想傳達鹽埕的歷史和美感,邱承漢記得小時候曾住過正美禮服的樓上樓下人潮川流景象,「設計過程中,找到一些過去留下的木箱傢俱,決定留下來。」雖想保留歷史記憶,卻又不想呈現得如同禮服店再生,邱承漢將房屋內部作大規模敲牆,引入陽光和重新隔間,在全棟屋內,唯一保留的,是一扇過去的老玻璃門,「把明顯的東西傳達,但不要太過具象化,是我的想法。」認爲旅行和結婚,都是人生階段的故事,而這幢房子不只見證歷史,同時也乘載了不同時代的故事,「外婆是30年代,我是80年代。」祖孫之間的年齡差距,成爲叄捌旅居名稱的由來。而在打造完叄捌旅居後,邱承漢更決定創辦一本鹽埕在地的雜誌,以當地居民的「食衣住行」爲主題,發行四本,發行後就再不加作。▲▼老吧檯和牀舖,都是過去留下的。邱承漢說,一開始想辦雜誌是因爲到訪香港,認識一羣於當地「活化廳」創辦行動和刊物的香港藝術家,於是有了於故鄉鹽埕發行刊物的想法,「想提升鹽埕的凝聚力。」原本以爲自己無法寫作,卻在實際動筆後發現自己也能爲了家鄉,寫出上千字敘述鹽埕,「有些事情沒問過,就永遠不會知道。」以食、衣、住、行爲主軸,只發行四本,一本扣緊一種主題,每刷僅800本,雖非令人發財的雜誌,卻也申請到文化局的補助,能自行營運不致虧本。這本「什貨生活」爲一季一刊,目前已發行兩期,邱承漢更自己創辦了「鹽埕旅行」,邀請來自不同縣市背景的人踏上這塊土地,品味老區的美好。▲保存傳統味的閱讀空間。「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創業,只覺得是在做喜歡的事情。」訪談最後,邱承漢提起申請文化部補助時被問到「你的最大成就是什麼?」他說,一切成就都來自於鄰居對自己的厚愛。「這些與鄰居的互動,是臺灣社會最原始的人情。」而新興老區賦予青年的使命和動力,也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