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推降低企業透明度法案 輿論痛批:爲權貴腐敗遮醜

香港政府近日以保護隱私爲由重推一項爭議法案,將限制公衆查閱企業所有人董事身份的詳細資訊,外界批評此舉將讓香港成爲貪腐詐騙溫牀。圖爲暮色中的香港金融中心。(圖/路透

香港立法會幾乎沒有反對派的情況下,香港政府近日以保護隱私爲由向立法會遞交一項飽受爭議的法案,以限制公衆查閱企業所有人及董事身份的詳細資訊。批評人士認爲,此舉將限制資訊公開與流通,保護政治人物和商業權貴利益將令香港做爲國際金融城市腐化爲貪污、詐騙的溫牀。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透過公司註冊處查閱工商資訊的制度已在香港存在數十年,曾幫助公衆瞭解中國權貴家族的財富,曝光腐敗,並協助維護勞工權益。香港當局曾在近10年前推出限制獲取企業資訊的計劃,但因其巨大爭議而被擱置,近日重推再度引發議論。

報導說,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已於3月底向立法會提交議案,建議限制公衆查閱公司註冊資料,並分階段加強相關限制措施。鑑於目前立法會已經幾乎沒有反對派,該議案預計將順利通過。議案通過後,公司登記冊上將只顯示董事通訊位址部份身份標識號碼,不提供常住位址和完整的身分識別號碼。明年10月起,限制查閱範圍將擴大,對於以往必須提交給公司註冊處的常住位址、完整身分識別號碼等資料,公司可以主動隱藏。

香港的公司查冊常被用於媒體機構覈實資訊或展開相關調查,尤其在報導涉及房產交易、違法公司、高官商家利益衝突等事件時。部份公司的所有者可能經仲介機構註冊爲股東,來模糊真正的所有權,但仍然會留下書面痕跡,有時可以通過調查得到澄清。

香港記者協會3月底發聲明指出,一些關乎重大公衆利益的報導,包括香港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副秘書長馮永業換樓醜聞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之初的僭建醜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被揭發在新界東北囤地、涉嫌與太太經營劏房等,均是傳媒通過公司查冊等方式揭露。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世界各地的記者也曾利用香港登記的資料來揭示全球資金流動軌跡、統計政府領導人家屬資產,並揭露電信巨頭華爲涉嫌與伊朗進行違反制裁的交易。

報導表示,作爲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香港有大量的註冊公司。除了一些市場及註冊方面的用途外,目前香港的公司查冊常被用於媒體機構覈實資訊或展開相關調查。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表示,近年香港社會上有人將個人資料「武器化」,以「起底」的方式傷害他人,因此有責任「堵塞漏洞」。

議案通過後,有關公司董事常住地址及完全身份號碼將只限「指明人士」查閱,並須獲得法庭或公司註冊處批准。其中,「指明人士」的名單不包括記者。香港特首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需要保障個人私隱,而公共名冊的存在已是一種平衡,就算是記者,也沒有特權獲得資訊。

香港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指出,公司查冊是介入勞資糾紛、幫助僱員時常用的工具。當勞工遭遇拖欠工資或需追訴賠償,工會可透過查冊確認公司董事是否脫產。如果當局封殺公司查冊,欠薪僱主或可逃避責任,令勞工求助無門。

另外,在審計、稅務、盡職審查等工作中,查冊也是必需程式會計師需要通過查詢完整身份證號碼和位址,覆核被查人的真正身份,確認人物及公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