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生病都得吃藥 林哲良:生技股是「致富夢工廠」

文/林哲良

最近Apple產品發表會,隱隱約約讓人感受到行動裝置產品發展瓶頸,而蘋果股價也因此自高檔向下修正近10%。反觀全球生技領導廠商Amgen股價卻悄悄在10月初寫下歷史新高。這似乎說明停泊在股市的資金,正產生板塊位移。未來,致富的機會或許會落在此一族羣

面對不景氣,很少有產業能夠不受到衝擊,但肚子餓可以少吃些東西,生病無法不吃藥,所以生技醫療產業(以下簡稱生技業)往往能夠自外於此。因此,在經濟前景不明的狀況下,生技醫療族羣常成爲資金的避風港,美國兩大生技指數NASDAQ NBI與AMEX BTK紛紛在今年寫下歷史新高,就說明這樣的狀況。

其實,生技業不單隻有消極對抗不景氣的防禦性功能,在全球人口趨向高齡化、新病毒及新疾病不斷出現,以及醫療保健支出佔各國GDP比重持續增加等有利因素的交互影響下,生技業的長線成長前景依然值得期待。持平而論,生技業是檯面上少數能夠讓人做夢做的「有憑有據」的行業之一。

臺灣生技業正醞釀質變

由於產值及成長潛力都相當吸引人,就連全球電子巨擘三星(Samsung)及谷歌(Google)也經不起誘惑,以合資公司或成立創投基金等方式,切入生技產業。樂觀看待,這些電子大廠的舉動,將爲既有的產業生態帶來新的變化,而新的變化往往代表新的機會的誕生,爲臺灣生技業者未來發展藍圖帶來想像空間。當然,這當中「畫大餅」者必定大有人在。

話雖如此,臺灣的生技醫療業者閉關苦練多年之後,部分廠商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除了隱形眼鏡的精華原料藥神隆等均已在國際市場打響名號之外,過往臺灣生技醫療產業中較弱的一環─新藥研發,也陸續有智擎糖聯基亞等廠商,在授權方面傳出捷報,顯然,臺灣的生技業已開始在醞釀質變。

製藥業的生態與半導體有點類似,像新藥研發公司就有IC設計的影子。最值得一提的是,若把即將於今年底掛牌的鐿鈦與糖聯也涵蓋在內,生技股百元俱樂部成員已足以與IC設計類股分庭抗禮」。就這樣的現象來看,隨着IC設計經營的環境日漸艱難,生技股(尤其是新藥研發族羣)似乎有機會取代IC設計股,引領檯股的投機風潮

取代IC設計 引領投機潮

據瞭解,一些過去偏愛IC設計股的主力、中實戶,目前已把關愛眼神逐漸移往生技股,一方面是看好生技產業發展的願景;另一方面,則是就人才的觀點分析,臺灣一流的人才過去不是往資訊領域跑,就是投身生技醫療相關領域。既然這些一流的人才能夠讓臺灣登上全球電子產業的舞臺,應該也能讓臺灣在全球生技產業發光發熱。連勝文投資名人對生技產業的「加持」,就說明這樣的道理。

「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樂觀看臺灣生技產業的長線發展,或許言之有理。然而,如何評價,卻是最令投資人頭痛的一環!許多人絞盡腦汁也無法理解,爲何一家虧損公司股價能值上百元,而獲利表現普普、競爭力不佳的部分臺灣生技公司,爲何能享有比世界級的生技公司Amgen更高的本益比?股價漲升的背後究竟是炒作還是有實質內涵,還是那一句老話──「時間自然會說明一切」。

投資主流隨着時間不斷變動

生物晶片公司晶宇算是典型炒作例子。有趣的是,在過去幾年生技股的投資熱潮中,晶宇雖經常繳出虧損成績單,但股價表現卻依然活潑。有時低檔佈局往往還有近一倍利潤,這就是生技股「可愛」卻讓人「摸不着頭緒」的地方。

生技類股投資的主流總是隨着時間不斷地變動,一下子是原料藥業者,接着就換成新藥或醫材業者,接下來誰會接棒,那就要看題材、政策或業績,誰比較有吸引力、說服力。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當生技股大多頭行情來臨時,雞犬均能昇天,買在相對高點固然會倒楣,但若趁着股價在相對低檔投資時,賺錢的機率會比較高。當然,抓住主流就能大有斬獲。

生技股雖是投資人致富的「夢工廠」,但要分辨誰是「魚目混珠」,誰是「貨真價實」,坦白說,專業判斷之外需靠點運氣。若非膽子夠大、口袋夠深,敢放膽賭一把,多數人只能從這座「夢工廠」嚐點「小甜頭」,「大撈一筆」機會只落在少數人身上。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97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