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2公里深巖洞建地下掩體 習近平專屬核戰碉堡曝光

▲核掩體通常是爲了避免國家政府遭受核武攻擊後停止運作,而設立的緊急避難所兼作戰指揮中心。圖爲英國地下核子掩體-德雷克地道。 (圖/翻攝自Drakelow Tunnels官網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日前傳出在北京西山國家公園地下,存在超過2公里深的石灰岩溶洞,而其中更設置了最高領導階層專屬的核掩體,也是中共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一部分。這類設施通常是爲了因應核戰爆發時,確保國家領導階層能安全轉移,並繼續指揮戰略等事項而建立。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從1950年代以來已經在各地建造了數個避難所,用來防範核子武器的攻擊,而正確位置一直都是未公開的機密,但是日前卻傳出,在北京政府所在地中南海」西北方約20公里處的西山國家公園地底,竟存在着這樣一個核掩體。

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副研究員大軍表示,他們發現在北京西山地下存在超過2公里深的石灰岩溶洞,甚至可與深度約2200公尺,被認定爲世界最深的庫魯伯亞拉洞穴(Krubera Cave)相比較。

報導更引述中國官方文件指出,在這石灰岩溶洞中,存在着最高領導階層專屬的核掩體,彷彿設置在一座小城市一般,而該掩體更是中共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一部分,此外,該地點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身穿迷彩服,參觀指揮中心時就已曝光

▼習近平穿上迷彩軍服,率領軍委成員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圖/翻攝自軍報記者)

秦大軍提到,石灰岩溶洞大部分都暴露在地表或地表附近,也包括庫魯伯亞拉洞穴在內,但是西山的石灰岩溶洞則深埋在花崗岩等堅硬岩石之下,平均厚度達到1000公尺。

西山石灰岩溶洞的自然條件正好符合核掩體等避難所的需求,這類設施通常建設在堅硬巖山之下,並設計成能夠長時間獨立運作、不需要外部供給資源,並且足以抵擋強烈的爆炸衝擊,另外,爲了應付核武產生放射性污染物,還配備有先進的通風過濾系統。

秦大軍同時也負責研究西山的地下水資源,並調查該指揮中心在覈戰爆發後是否會有缺水問題。他指出,北京的地下水因爲大量的人口需求而被過度抽取,水位從1990年代以來便每年下降1公尺多。但是研究結果顯示,因爲來自地表的雨水、雪、河流湖泊水源持續提供補給,西山地區90%的地下水水質相比北京其他地區較爲新鮮,目前的儲量更可以滿足100多萬人使用。

然而,湖南衡陽南華大學的核科學家劉永則指出,如果發生核武攻擊,放射性落塵沉積在土壤跟水中的時間會比在空氣還要長,而在使用地下水之前更要事先處理過,因爲輻射性粒子可能會進入地下湖泊或河流中。

針對核武產生的放射性污染,劉永表示,中國已經開發出能夠透過細膜過濾核污染物的技術,而這些過濾後的細膜,則會被浸入用來阻絕輻射的熔融玻璃中;此外,在經由冷卻、密封水泥中後,這些處理後的污染物會被儲存在特殊容器裡,並可以存放在地洞中很多年,而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英國的德雷克羅地道內部構造。 (圖/翻攝自Drakelow Tunnels官網)

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同樣也擁有這樣的核掩體避難所。以英國爲例,該國第二大城伯明罕西方32公里處,有個在二戰時修建的巨大地下核子掩體,稱爲「德雷克羅地道」(Drakelow Tunnels),佔地2.5公頃(約25000平方公尺),原本是爲了秘密製造飛機建立,但到了冷戰時期,爲了防範核子攻擊,決定改建成地下掩體,成爲「英國的最後防衛站」。

另外,擁核大國俄羅斯也擁有距離地面65公尺的第42號地下核掩體,於1940年代由史達林親自命令修建而成,地點離克里姆林宮不到兩公里,作爲地下指揮所使用。不過,這些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設施,在冷戰威脅結束後,逐漸失去原有的功能和意義,很多都改建成博物館並對外開放部分區域,讓人們感受歷史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