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低收入村變身“網紅打卡地”
房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它有着紅色基因。這裡是平西重要的抗日根據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也誕生在這裡。這裡還有上世紀60年代載譽首都乃至全國的12面紅旗,有老帽山六壯士、紅色揹簍、紅色郵路、紅色天使等廣爲傳頌的動人故事……除此之外,房山還兼具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區的雙重功能,是“一核兩翼”的腹地,是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是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重點地區,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提升後的紀念館將展示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曆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還未抵達“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一陣清脆稚嫩的歌聲就從廣場傳了過來,年過七旬的老人曹紅雯正在和霞雲嶺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一起唱着這首熟悉的歌曲。據瞭解,這是霞雲嶺中心小學舉辦的“永遠跟黨走”主題隊日活動之一,這次他們特意邀請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作者曹火星之女曹紅雯,與孩子們一起重溫這首經典紅歌。
曹紅雯告訴北青報記者,她的父親曹火星一輩子創作了1600多首歌曲,被譽爲“人民音樂家”,“寫這首歌是動了感情的。人民的抗戰積極性,對黨的深情,我有親身體會。”曹紅雯說,因爲歌詞說出了人民的心裡話,纔得到人民的喜愛。父親曾教育她,要“爲人民創作”。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紀念館仍然在布展中,上邊寫着“預計6月開館,敬請期待”。據介紹,提升後的展陳將打造沉浸式體驗,透過歌聲、通過故事,面向廣大觀衆展示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按照計劃,新展覽將以上板展示、多媒體呈現、歌曲鏈接等多種方式,展示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曆程,生動揭示人民心聲和歷史旋律。
儘管還沒有開館,每當館前來了遊客,堂上村的退休老書記李增軍總會熱情地迎上前去,向他們講述紅歌誕生的故事。從2011年到現在,李增軍已經義務講解了10年,“我家就住在館後邊,隨叫隨到。”李增軍說,因爲在1994年接待過曹火星,他對曹火星的創作經歷非常瞭解,也想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講曹火星這段歷史不用寫稿,素材全在我腦子裡。”李增軍笑着說,他講解的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不同的“受衆”分成了不同的版本。平日裡,李增軍喜歡讀書看報,也會把曹火星的故事和當下的時事熱點結合起來,在傳承上創新。今年,恰逢建黨百年,老書記李增軍的講解頻次也多了起來,經常一講就是10個小時,有時候人多的時候還要“加場”。
昔日低收入村
今日變成“網紅打卡地”
連山疊翠、綠野接天,一汪碧水鑲嵌於羣山之間。走進太平天池景區,山泉水沿七彩石棱緩緩流淌,與飛流而下的瀑布遙相映襯。踏上天池山巔,四面環望,羣山交錯、滿目蒼翠,待到雲雨初霽,氤氳水霧盤繞如龍,連同山體倒映在天池,彷彿仙境入凡間。在獼猴谷,數百隻獼猴在峽谷中呼嘯而過,姿勢各異,攀爬縱跳。倘若大家遊興未盡,可到水畔餐廳慰藉五臟,品一口野生手作的黃芩茶,夾一箸嫩滑鮮美的燉湖魚,嘗一味自古相傳的土月餅,必能大飽口福。
這片藏在京郊西南的世外桃源,就是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西太平村。據該村第一書記黃悅恆介紹,上世紀80年代,西太平村靠養羊致富。近些年,爲保護生態,村集體帶頭退牧,自2016年起,西太平村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爲指引,開始發展旅遊產業。2020年7月31日,西太平村旅遊產業正式營業,變成了新晉的“網紅打卡地”,兩個多月間收入70餘萬元,直接帶動農家院、農產品銷售20餘萬元,安置村民就業35人。
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也更有幹勁了。西太平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利用旅遊景區打造旅遊發展平臺,吸引思路相符、產業空白、高附加值的企業共同開發、合作共贏。2020年,村子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火繪葫蘆”項目,着力打造“太平福祿”文創品牌,打造集手工、餐飲、體驗爲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產業。
“鄉村振興不只是景區振興。遊客滿意、村民幸福,才能持續發展。”西太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悅恆告訴北青報記者,西太平村要走的是一條旅遊產業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引進的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對生活污水和廁所污水進行混合處理,處理後排出的中水符合北京市排污標準,還能進行二次利用。西太平村還實現了全村100%煤改電工程,採用空氣源熱泵取暖,衛生環保的同時也爲冬季旅遊奠定了基礎。
工業總產值達近千億
在北京,一提到燕山地區,不少人腦海中浮現的首先就是煉塔林立的畫面。面對能源轉型的新挑戰,燕山也開啓了自身的轉型發展之旅,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的石墨烯種子園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種子園在2019年的石墨烯大會上正式簽約落地,於2020年8月份建成竣工。種子園初期佔地約15000平方米,設置公共服務和科研實驗室檢測平臺,可滿足30餘家企業科研生產需求,目前,已有北京金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烯裕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率先入駐。值得一提的是,在種子園樓前還有一片“院士林”,其中兩棵樹是由專門研究石墨烯的李玉良、成會明兩位院士親自種植的,這是“院士林”的第一批樹苗,栽下了石墨烯未來願景的新“烯”望。如今,“院士林”的樹已經綠了,種子園裡的企業也在茁壯成長。
“石墨烯這種材料被稱爲‘新材料之王’,它就像‘調味品’一樣,科學地加入其他材料中,就可以‘做出一道好菜’。”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主任杜金全告訴北青報記者,北京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歷經近幾年的建設,已經構建了相對完備的創新體系,初步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互動。但把實驗室裡的技術轉化爲樣品,變成產品,再到市場上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商品,需要一個過程,種子園便是“將樣品變成產品的地方”。
同樣,作爲房山高精尖產業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聚焦發展高端製造、5G自動駕駛示範應用、醫工交叉、智能應急裝備、新能源等重點產業,致力於培育創新生態體系、提升創新服務能力,逐步形成中關村示範區唯一授權以“高端製造”爲主題的特色園區。基地已入駐包括長安汽車、京西重工、京東方、天仁道和等企業4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近千億元。其中,北京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基地項目是京東方落實“紮根北京”戰略,推動物聯網轉型而投資建設的重大戰略項目。項目按照功能不同分爲智慧醫工核心能力中心項目和北京京東方醫院項目兩個子項目。
今年,京東方在前期工作成果基礎上,將繼續高效推進項目進展。智慧醫工核心能力中心項目02地塊已於2021年1月27日實現結構封頂,正推進二次結構施工,計劃三季度啓動室內工程和機電工程等,並按照京東方“三五原則”推進工程建設。北京京東方醫院項目01地塊由房山區相關部門推進完成土地立項審批,預計2021年內掛牌上市。
文並攝/本報記者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