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爲何變成網紅打卡地?

新華社記者滕澤人屈婷秦婧

滹沱河家莊市的母親河南水北調中線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穿河而過,滹沱河也同時煥發新生,變成了如今遊人如織的“網紅打卡地”。

相比穿黃工程,滹沱河倒虹吸工程要小得多。但它的重要性並未因此打折。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副處長曹銘澤說,它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第一個開工建設的河渠交叉建築工程,承擔着輸水、退水和調度等多重任務。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距離河南渠首已有977公里之遙。新華社南水北調全媒調研小分隊在現場看到,總乾渠一頭插入地下,從滹沱河對岸衝出地面,繼續向北奔騰。曹銘澤介紹說,倒虹吸工程簡單說就是利用U形管的虹吸原理,修建穿河隧道,讓“渠從河下過”。

曾幾何時,這條 “母親河”失去了她原有的美好,一度荒沙裸露、垃圾堆積、污水橫流,從此路過的周邊百姓紛紛捂住口鼻,快速遠離。

如今,倒虹吸工程穿越的滹沱河碧波盪漾、滔滔百里。生態島、生態走廊、正定護城河……“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滹沱河美景得以重現,諸多景點已成爲石家莊人的網紅打卡地。

發生如此巨大變化,源自丹江口水庫、向北奔流近千公里至此的南水功不可沒。連很多石家莊人都想不到,滹沱河倒虹吸工程配套的一座小小退水閘門是這場蝶變的開始——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許多“世界第一”的大工程中,這道退水閘門只是全線54個退水閘門之一。它本是爲了乾渠安全緊急排水使用,卻一次也沒使用過,反而成了滹沱河生態補水的主力。

從空中俯瞰,儘管閘門很小,但它延伸出去的800米退水渠東北方向延伸,併入滹沱河的東西河道。整個工程設計就像一個海螺臥在地上。

2015年2月至今,南水北調中線已向滹沱河生態補水35次。最大的一次補水發生在2018年10月中旬,流量達到每秒64立方米。曹銘澤說,平時流量5到6個立方米時水花已經很大,那次的放水量更是如瀑布一樣。

與此同時,石家莊市啓動實施了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充分利用上了南水北調工程引來的豐富水資源。奔流不息的南水,讓滹沱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石家莊人民對昔日滹沱河美景的想象,對綠色森林城市的嚮往,已然變成了現實。

正定縣南的古城牆前,拓寬河道的護城河、滹沱河猶如兩條綠色絲帶,沿岸花海如潮、鳥鳴翠柳,不少市民愛在這裡享受綠蔭涼風。城牆以北,四座古塔依舊矗立,但塔下的街巷已然換了新景

南水北調不僅給石家莊人民帶來清涼和舒適,也給百姓生活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便利。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以來,南水已佔石家莊城區供水量75%以上,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30毫克/升-350毫克/升降至150毫克/升-170毫克/升,居民飲水品質得到較大提升。

塔元莊村距離滹沱河約1公里,該村原村幹部朱蕊說,這條河過去該來水時不來水、不需要水時卻時常發生洪澇,如今卻成爲了村子賴以生產生活的“黃金玉帶”。

“滹沱河治理之後,來我們村子游玩的人越來越多,農業旅遊業都得到了巨大發展。2020年來我村的遊客達到了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了800萬元。”朱蕊說,如今從水廠到村子的8公里“南水”管網已鋪好,村民們即將徹底告別使用地下水的日子。

穿過滹沱河,南水北調中線乾渠與京廣高速鐵路不期而遇,在遼闊的平原上畫出兩條雄偉的縱貫線

在正定縣以北的於家莊村附近,水網高鐵網、路網、電網等巧合地交織於一處。置身其中,我們彷彿觸摸到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脈動

左邊,每一秒就有140噸南水奔流向前;右邊,每3到5分鐘就有一列高鐵呼嘯而過;頭頂上,一條雙向六車道的公路橫跨乾渠,將併入石家莊“一環六射”的繁忙路網;不遠處,一座座高壓線塔從東向西排開,爲千萬人口的城市輸送動力;天空上,飛鳥之上還有“銀鳥”,每天有上百架飛機起降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

天上地下,五網縱橫——每一道都是生命線,每一條都是人民的幸福線。

25日11時15分,滹沱河退水閘門再次打開,清澈的南水如碎玉涌金,一躍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