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新疆總隊某機動支隊特戰一中隊:英雄的部隊英勇的兵

武警新疆總隊支隊組織官兵進行長途奔襲訓練。王國銀 攝

牢記職責、再接再厲,堅決完成以執勤處突爲中心的各項任務,爲祖國人民建功立業。

陽光照耀在恰克馬克河上,一片祥和。

疾風掠過,河灘的枯草叢中,閃動着一雙銳利的眼睛。

對岸,樹林深處,鳥兒突然驚飛。狙擊手鵬飛迅速將瞄準鏡投向那裡,快速搜索着“暴恐分子”的蹤跡。

3個小時過去了。看似平靜的等待,其實每一分鐘都暗藏殺機。終於,目標在視線中出現了。

“砰!”一聲槍響,河對岸目標被“擊中”。

目睹這一幕,負責特戰中隊魔鬼周”訓練的總教官、武警新疆總隊某機動支隊副大隊長劉志軍,嘴角露出滿意的微笑。陽光下,他臉上的那道傷疤,格外明顯。

有人說,傷疤是軍人的勳章――一次戰鬥中,劉志軍臉頰受傷,他忍着劇痛,果斷反擊,制伏暴恐分子。戰鬥結束,他的臉上縫了5針。從那之後,那道長長的傷疤,成了劉志軍個人最鮮明的標記。

2014年4月,習主席視察該支隊特戰一中隊。聽到劉志軍的英勇事蹟,習主席說:“像這樣的戰鬥英雄,一定要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

囑託在心,責任在肩。6年多來,爲了在反恐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劉志軍從優秀特戰隊員成長爲優秀特戰指揮員。個人能力的升級,也是他所在部隊戰鬥力躍升的縮影。

劉志軍所在的武警新疆總隊某機動支隊,位於祖國西陲,戰鬥在反恐一線。6年多來,支隊官兵牢記習主席囑託,一次次出色完成反恐任務,用過硬本領守護着一方和平與安寧

作爲尖刀上的刀尖,特戰一中隊被武警部隊授予“反恐先鋒中隊”榮譽稱號,被共青團中央表彰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被國家民委表彰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特戰官兵並非天生就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在這些迷彩頭盔防彈衣包裹下的,有的其實還是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入伍前,他們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入伍後,他們迅速成長爲反恐維穩的共和國衛士,成爲羣衆眼中的“安全依靠”。

“反恐先鋒”的本領,從何而來?

“每一次以命相搏的勝利,都源自於訓練場上的千錘百煉。”劉志軍說,“越是任務艱鉅,越能磨礪意志、錘鍊本領。每當想起習主席的囑託和勉勵,我和戰友們就感到動力十足、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夜幕降臨戈壁沙漠腹地,“魔鬼周”超極限訓練展開。

星光下,一個個黑影在奮力奔跑――每名特戰隊員負重35公斤的裝備,挑戰體力、耐力、意志極限。

“無限忍耐,只爲絕殺一擊。”這是特戰一中隊官兵的訓練格言。

爲了錘鍊“絕殺一擊”的實戰技能,狙擊手劉雲龍在水泥地上練據槍,一趴就是3個小時,身上壓15公斤重的沙袋,肩上壓2塊磚頭,槍管上放3個彈殼。僅這一個動作,他足足練了3個月。

我們常說,戰鬥也許在明天打響。可對於在反恐維穩一線的劉雲龍和戰友來說,戰鬥也許就在下一秒打響。

反恐戰場,是生與死的較量。“寧可血汗灑在訓練場,也不能失利在反恐戰場上。”該中隊始終堅持反常規訓練,隊員有車不坐練奔襲,有橋不過練泅渡,有路不走鑽山溝,一招一式向實戰聚焦。他們還建立“排爆專修室”,創新人裝結合、快速排爆等戰法,多次在反恐一線的關鍵時刻化險爲夷。

“我們要按習主席的囑託,做忠誠於黨和人民的好戰士。”中士吳蛟永遠記得那一幕――

習主席親臨特戰一中隊視察,稱讚中隊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囑託官兵們牢記職責、再立新功。

入伍之初,吳蛟把“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劉志軍當作心中的英雄,並立志成爲像他那樣的人。

夢想,需要不懈拼搏。訓練中,別人跑5公里,吳蛟自我加量,跑10公里;爲保持據槍穩定,他把圓石子、彈殼放在槍管上,做到半小時不動;爲提高射擊速度,他苦練快速射擊技能,雙手虎口、手指都磨出了血泡、成了老繭……“戰場上要想贏得勝利,就要把自己變得更強更快!”吳蛟說。

一次反恐演練,吳蛟破窗突襲,成功解救人質。

“血!”盯着吳蛟,身邊的戰友大聲驚呼。

原來,吳蛟在破窗突入時,手臂被碎玻璃劃破,鮮血直淌。

“疼嗎?”有人問。

“疼!”吳蛟回答,“爲了完成任務,要豁得出!”

“不怕疼,不要命。”副大隊長劉志軍對此點評,“沒有這樣的血性膽氣,怎能在反恐一線打贏?”

如今的吳蛟,已經成了戰友眼中的英雄――那年夏天,中隊奉命抓捕暴恐分子。灌木叢生的溝渠裡,他小心翼翼地搜索前進。藏匿其中的暴恐分子突然竄出,持刀砍來。生死時刻,吳蛟側身躲避,白刃過肩,回手反擊,制伏暴恐分子。

軍人的血性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特戰一中隊的隊歌這樣寫道:迎着子彈衝鋒上一線,無畏生死勇上前……

歌聲嘹亮,唱出官兵的心聲。在一中隊,沒有一名“特殊兵”:駕駛員、炊事員、衛生員,人人都是戰鬥員。面對反恐突擊任務,面對人民的呼喚,他們從未退縮。

那年春節前夕,在闔家團圓的時刻,他們受命出征。

天寒地凍中,面對暴恐分子設置的多處爆炸物,排爆手陳冰威和戰友,冒着風險緊急排爆。汗水在排爆服裡流淌,急促的呼吸讓面罩籠上了白霜,寒風在耳邊呼嘯……4個多小時過去了,“冰火兩重天”的極致體驗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沒有天生的英雄,只有爲了人民義無反顧的血性擔當。

直到現在,陳冰威還清晰地記得排爆成功後,摘下頭盔的那一刻――當地羣衆爲他們歡呼,戰友們送來溫暖的擁抱,自豪的淚水奪眶而出。

那天夜裡,回到中隊,陳冰威像往常一樣,給家裡打了電話。他沒有講述自己剛剛經歷的生死瞬間,只是對母親說:“媽,我想吃你做的菜了……”

陳冰威的家鄉在河南周口,當兵到這裡,對他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第一次見到遼闊無垠的沙漠戈壁,第一次見到高聳入雲的雪山,第一次見到維吾爾族同胞……對他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

如今,在這裡,陳冰威有了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維吾爾族戰友――一次反恐任務中,他負責排爆,維吾爾族戰士迪拉吾爾負責警衛,向他伸出大拇指:“兄弟,有我在,你放心幹!”他回頭望去,那是能託付生死的信賴目光。

如今,在這裡,陳冰威有了維吾爾族“親戚”――在中隊開展的幫扶活動中,他和戰友一起走進維吾爾族孤寡老人阿拉依大娘家,幫老人打掃房屋、幹農活。老人拉着他們的手說:“有了你們的照顧,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如今,陳冰威跟當地的鄉親一樣――喜歡吃香氣四溢的烤羊肉、饢餅,喜歡吃那甜如蜜的瓜果。

“這不只是陳冰威一個人的變化。”中隊指導員王曉澤說,現在,中隊官兵都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今年9月,戰士尹寶方主動申請留隊。在海邊長大的他,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喜歡上西北內陸的這片土地。

他在留隊申請書上這樣寫道: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願意用青春和熱血守護這一方安寧。(宋明亮 陳小菁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