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於民怨訴諸激情的時代,但對政府來說好極了!

▲此前反軍人年改團體八百壯士立院陳抗。(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簡銘翔

法國巴黎在近日發生暴動,由工會組織發起反對總統馬克部分國內政策示威遊行,起初是和平的遊行,在部分參與示威遊行的羣衆展開較爲激烈的行動之後,示威遊行演變成暴動。此次示威遊行的訴求是針對馬克宏之政策表達不滿,馬克宏着手進行「工資指數化」(wage indexation)之凍結、高等教育的限制等,引來羣衆的不滿。

工資指數化,簡而言之是指「藉由通貨膨脹率指數來調整名義工資,以保持實際工資水平不變」,短期對於經濟與社會安定是有作用的,但是長期以往,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從巴黎暴動的事件來看,現在的此時此刻,我們所身處時代、環境,這是一個民怨沸騰的時代。不久之前,臺灣纔剛發生過激烈的抗議活動,旨在反對蔡英文民進黨政府年金改革,過程中伴隨着流血衝突,亦有記者遭人毆打的事情傳出,而在原本平靜的臺大校園中,也曾有不絕於耳的怒吼聲,控訴這個政府太過鴨霸,連校長人選都想用政治力介入,達成政治目的

上述種種的一切,無論是法國巴黎的暴動事件,或者是臺灣不久前的年金改革抗議、反拔管抗議等,都在透露着一件事情:民衆對於政治及現況非常不滿。部分人士對於舊有施政思維、政府施政圖利特定羣體,甚至是對於舊有政治菁英,多以訴諸激情方式表達不滿。

曾有學者表示,這個時代的代表字是「悶」,當人民悶到一定的程度,會在某一個時間點因爲某些事件爆發出來,爲了讓鎂光燈輿論注意到,所以必須用最激進的方式表達訴求,這樣的報導出去之後,加大社會不安感,另外的部分人士同樣爲了吸引媒體注意,採取一樣的激烈方法,如此是惡性循環。

例如,臺大校長拔管案越演越烈,民進黨政府已開始個別約談臺大遴選委員,目的是甚麼不用多說,不過社會依然緊盯着拔管案的發展,另一方面,宜蘭救國團土地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以一紙行政命令美其名「收回」,實則強取豪奪,宜蘭縣府的蠻橫卻沒有被多少人注意。

不過站在政府的角度看正在發生的所有一切,這真是好極了!只要沒有被社會注意到的大事件,政府通通可以爲所欲爲,要毫無限制的胡作非爲,僅需拋出一個足以吸引社會注意力的假議題或是順應某個準備燒起來的事件即可,例如孫安佐案發生的同時,上千億的農業基金是否要挪爲新南向政府援助計劃正在立法院打得火熱,鮮少人注意到此事。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相對過去豐衣足食,卻也有些不安定要素爲政者該思考的是,如何圓滿處理這種民怨沸騰的情況,而非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選前最會溝通,選後拒馬蛇籠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簡銘翔,臺灣鄉土文化青年協會宜蘭分會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