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人文脈的生動展示

圖爲仇英赤壁圖卷》局部。

新年伊始,遼寧省博物館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向大家獻上了一份年節文化大餐。展覽雖以唐宋八大家爲題,卻是一場立足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文藝盛宴。唐宋時期的文學名著與文人交往留下不少文壇佳話,百餘件(套)繪畫書法碑帖典籍器物等從不同方面呈現了那個時代饋贈我們的文化遺產。詩中自有情話意,畫中無詠卻成詩。古人常以“無聲詩”形容畫品詩意,也可以用來形容這個展覽。

文垂千載

展覽從“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方面充分展示那些影響了我們文學記憶的經典

詩經》是南宋時期書畫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宋高宗趙構常以楷書題毛詩,再由工部侍郎馬和之補繪圖本,遂成南宋畫院範本。本次展覽的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唐風圖卷》即是以詩畫結合方式表現詩經“國風”題材的傳世佳作。詩經十五“國風”中,“唐風”收錄12首。本捲圖文相合,原本晦澀的經典加入圖繪,更便於理解。現存《唐風圖卷》有三,除遼博本外,另有故宮博物院、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兩本,尤以遼博本品質最佳。

陶潛的名篇《歸去來兮辭》與《桃花源記》也是歷代名家書畫的重要題材。趙孟頫行書《歸去來兮辭卷》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此次展覽最爲引人注目的即是明朝馬軾、李在、夏芷合繪的《歸去來兮辭圖卷》。此作三人皆爲明代早期內廷畫風代表人物,馬軾爲宣德年間天文學家兼畫家,擅長山水畫,也與宮廷畫師合作,與戴進等人名震京城,其所傳畫作多與陶淵明詩作相關,對田園隱逸題材情有獨鍾;李在爲宣德年間畫院待詔,《畫史會要》稱其“自戴文進以下,一人而已”;夏芷師從戴進,所傳畫跡極爲稀有。此卷頗具南宋畫院遺風,水墨清流間各具風神,將“歸園田居”“歸莊”的文人淡泊表現得淋漓盡致。

文人佳話

作爲展覽的第二單元,文人交往與文人畫成爲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範本。這裡不僅介紹了唐宋八大家的活動軌跡,也力求通過他們之間的交往,向觀者展現那個紛繁的文藝時代。蘇軾作爲北宋晚期著名文人,其文學創作與生平軼聞、交友雅集成爲歷代文藝創作的重要題材。“西園雅集”“夜遊赤壁”“東坡記遊”“煙江疊嶂”等題材的畫作多有涉及。此次展覽以“赤壁”爲題的書畫中,尤以明仇英《赤壁圖卷》最爲精彩。

以《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爲題的畫作自蘇軾時代已有傳世,至元明之際因文人畫派與吳門的發展而愈發興盛。作者仇英位列吳門四家,因與江南收藏家周鳳來陳官項元汴等交往密切,得以研習宋元遺珍畫入宋格。此畫筆墨純熟,用筆綿密而穩健,設色清麗,確爲佳品。

傳承有序

展覽尾聲以禮嘉風範爲引,強調文人風致下的格言家傳。所選格言、家訓、語錄,都是文人禮義修身典範。《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爲《譜圖序稿》與《夜宿中書東閤七律詩》兩作合卷。《譜圖序稿》作於至和二年(1055),作者時年49歲。唐末五代時局動盪,歷代傳承的世家族譜、家譜也隨之散逸。作爲傳統文人的代表,歐陽修竭力呼籲重振譜學。《夜宿中書東閤七律詩》則用筆優美,格律清新流暢,此詩作於嘉祐八年(1063),作者時年57歲。因序稿與詩皆爲稿本,故行文間筆墨塗改皆保留行間,足見作者當時情態。卷中剪裱可見南宋名臣周必大所作三跋,知此卷南宋時由周必大所藏,元時由歐陽修六世孫歐陽耐軒得於錢塘,又傳八世孫歐陽彥珍,可謂傳承有序。

文學、文人與文脈,是華夏文明中的璀璨之光。此次展覽精選書法、繪畫、典籍、墨拓與器物之珍,力求全方位展現文學與美術中的精神價值,讓觀者透過文物的點滴,飽覽歷代文人多姿多彩的趣味。(石釗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