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能亡!搶救鉛字 臺灣最後鑄字行發起修復募資
▲全臺最後一間鑄字行「日星鑄字行」,發起銅模修復募資計劃。(圖/記者李毓康攝)
我們能爲臺灣的文化盡多少心力?當我們習慣閱讀以電腦排版的印刷物時,北市後火車站的小巷弄間,有着全臺最後一間鑄字行「日星鑄字行」,堅持以鉛字製作印刷物,每份作品都乘載的歷史軌跡與臺灣文化記憶,但如今製作鉛字的銅模,嚴重損傷,急須修復,因此「日星鑄字行」發起修復募資計劃。
▲這些鉛字,承載着臺灣印刷的文化記憶。(圖/記者李毓康攝)
「日星鑄字行」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當數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正楷、宋體、黑體的繁體銅模,多達12萬枚,有銅模才能製作鉛字,不過近年銅模損傷嚴重,但修復者僅有「日星鑄字行」鑄字師張介冠,毀損速度趕不上修復速度,讓人憂心臺灣的鑄字文化即將失傳。
爲此,日星發起修復募資計劃,目前1月初開始的募資計劃,至11日止已達543萬,距離第一階段的600萬,只差一小步,但第二階段仍預計募資500萬元,希望能更大規模進行修復。
▲鉛字排版的活版印刷,是不少人早期閱讀的記憶。(圖/翻攝自YouTube)
鉛字印刷,其實默默承載臺灣人的閱讀回憶,在還沒有數位印刷的年代,印刷物都得透過鉛字印刷,達到大衆閱覽的效果,如今雖然數位印刷當道,但鉛字印刷的字型、風味與文化價值,都值得我們保留。
▲日星目前面臨制作鉛字的銅模毀損,因此發起募資。(圖/記者李毓康攝)
年已65歲的鑄字師張介冠,目前守着全臺最後一間鑄字行日星,原本他大可收掉,結束營業,但不忍文化失傳,因此持續工作,並修復銅模,之前一度有修復計劃,但志工們修復的字型略有差異而失敗,如今重啓修復,希望讓這套銅模自行得以保存。
日星的文化底蘊,也曾吸引如BBC等國際媒體探訪,不少日本人到臺旅遊,也會特地到日星鑄字行一遊,除了贊助修復募資計劃外,日星鑄字行也開放參觀,並可購買自己的鉛字當作紀念品,讓更多人能爲保存文化盡一份心力。
日星鑄字行募款計劃按此
電話:02-2556-4626
▼來看日星鑄字行的故事。(影/嵌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