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瓷都“時間”修復者:重現古瓷之美

新華社南昌12月15日電 題:“90後”瓷都時間修復者:重現古瓷之美

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

江西省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修復室,劉鎣正在燈光下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清理瓷器碎片斷面,不時用修復刷清掃雜質。“瓷器碎片清洗必須非常細心,要在清理掉雜質的同時,保護好碎片本身。”她說。

今年24歲的劉鎣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的一名文物修復師,她的主要工作是將瓷器碎片進行清洗、拼對、粘接,最終將殘損的瓷器復原成型,最大程度恢復其歷史原貌

“修復瓷器是一個漫長過程,從開始修復到最終完成,少則一個月,多則大半年。”劉鎣說,雖然修復過程很辛苦,但每當觸碰到這些埋藏數百年的瓷器碎片,彷彿在與當時的工匠對話,與他們共同創作一件作品

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有20人,其中有一半是“90後”青年,工作之餘他們是健身達人、“擼貓”達人、“探店”達人,喜歡喧鬧的生活,但當他們來到修復室穿上工作服,就變得格外沉靜和細緻。

“修復瓷器需要靜下心來,把指尖上的藝術做到極致,才能讓破損的瓷器得到新的生命。”文物修復師龔尚開源說,要真正做到修舊如舊,必須詳細瞭解瓷器的質地生產歷史背景,修復的瓷器才能神形兼備。

龔尚開源今年22歲,自小從景德鎮長大的他對瓷器有着濃厚的興趣,報志願時便選擇了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2018年大學畢業後考入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成爲一名文物修復師。

“在學校通常使用現代瓷器來做修復練習,而在御窯博物院接觸的瓷器大多年代久遠、品類多樣,且存在不同程度污損,要在做好清洗工作的基礎上再進行修復。”龔尚開源說,修復不同的瓷器要制定不同的計劃,每一個步驟都要非常細心。

談起曾經修復過的一件明代青花瓷器繡墩,龔尚開源記憶猶新。“剛開始它的碎片有200多塊,幾乎鋪滿整張桌子,並且繡墩爲鏤空構造,碎片斷面支撐點少,拼對粘接難度大。”龔尚開源說。

爲修復好這個繡墩,龔尚開源和同事根據瓷器花紋一遍又一遍地比較拼對,經過半年多整理修復,繡墩基本恢復原貌。龔尚開源告訴記者,每修復完一件瓷器都非常有成就感,如同賦予它第二次生命。

在文物修復師看來,修復的不僅是瓷器本身,更是一段歷史,通過一點一滴修復打磨,可以深入瞭解當時的制瓷工藝。“從現在的技術水平來看一些古瓷的製作難度還是很大,很難想象當時的工匠在一件作品中付出了多少心血。”龔尚開源說。

近年來,隨着3D打印、水轉印等技術在瓷器修復中的應用,瓷器修復效率和還原度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古瓷經過修復進入大衆視野。“看到自己修復的瓷器在多地展出,獲得觀衆讚美與關注,會覺得非常自豪。”龔尚開源說,隨着國家文物保護力度逐步加大,自己對做好瓷器修復保護工作的信心更加堅定,將繼續在崗位鑽研探索,讓更多人瞭解古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