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醫生的話就對了?消基會痛批:自費不一定比較好

記者魏妤庭臺北報導

消基會今(10)日公佈「醫療自費現狀民調,7成4受訪者會選擇醫院自費方案,另有7成3受訪者表示醫師醫護人員會對自費項目詳細說明,但從自由作答迴應,發現多數受訪者對這類自費項目未獲得充分資訊。消基會表示,自費項目產品療效不一定比較好,適合才重要,以免多花冤枉錢

▲消基會公佈醫療自費現況民調,儘管7成以上受訪者提到針對自費項目,醫師或醫護人員有詳細說明,但從自由作答來看,多數未獲得充分資訊。(圖/記者魏妤庭攝)

爲了瞭解醫療自費現狀及一般消費者意見,消基會於今(2014)年9月底到10月中,在其FB粉絲團、PTT Health_Life版等,舉辦問卷調查,結果有7成4受訪者就醫時會選擇醫院提供的自費方案,另有7成3指出醫師或醫護人員有針對自費項目詳細說明。

不過,儘管7成以上受訪者提到醫師或醫護人員針對自費項目有詳細說明,但從自由作答迴應來看,多數受訪者多未能獲得充分的資訊,像是價格、需使用的原因客觀數據資料安全性效果等。

消基會認爲,多數人認爲自費項目有存在必要,但醫病關係不平等的狀況下,許多民衆醫生的話而選擇自費,卻無從得知自費項目的療效是否比健保給付產品好,且新的或貴的自費項目,也不一定適合該病患,甚至有醫療院所利用自費項目變相推銷,資訊揭露不完全,不僅讓病患無從選擇,還可能造成經濟困難。

消基會建議,不論是哪種自費項目,都要保存收據品項,若是涉及重症手術的自費項目,更要徵詢第二意見。另外,呼籲主管機關及立法部門應盡到監督責任,消除此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