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筆記:中美最新通話 兩處細節值得琢磨
“5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貿易代表戴琪通話。雙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進行了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雙方認爲發展雙邊貿易非常重要,並就彼此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這是繼2020年8月25日之後,中美經貿領域牽頭人的首次通話。
溝通恢復,傳遞出什麼信息?
中美不同領域的高層次交流因而遲滯乃至於停頓,經貿領域也不例外。
不過需要冷靜看待的是,即使是在美方大肆對華抹黑打壓,挑唆民意,導致中美關係加速惡化裂變,跌至歷史低點的時候,經貿合作依然是中美之間相對穩定的領域,對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保證中美關係不出軌、不越紅線十分重要。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中美貿易高速增長,其中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62.7%,自美進口增長57.9%,能源、農產品、汽車及零件等進口都快速增長。3月份當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41.6%,自美進口增長61.8%,進口進一步加快。
這背後雖然有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基數較低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中美兩國經濟都在較快恢復,雙方經濟結構、貿易結構高度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消息稿中,使用了“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交換意見”等措辭,頗具深意。
“坦誠”,說明雙方都不迴避問題,並就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
“務實”,表明在坦誠的基礎上尋找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建設性”,意味着雙方都在朝前看,推動問題解決。
因此,中方的新聞稿提及 “雙方認爲發展雙邊貿易非常重要” ,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對外表態稱 “討論美中貿易關係的重要性” 。 中美各自的措辭在表達方向上是一致的,表明雙方在經貿仍是中美關係壓艙石這個問題上具有高度共識。
實際上, 中美雙方經貿領域的交流,去年以來成爲中美關係中爲數不多的溝通平臺。
即使是充滿紛爭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也凸顯出許多意外的作用——協議簽署本是爲解決中美經貿摩擦,但在疫情暴發,中美關係急轉直下之後,卻成爲穩定中美關係,維繫中美聯繫的紐帶,發揮了重要的託底作用。
《紐約時報》在去年8月的一篇報道中也不得不承認:
“貿易爭端曾使美中關係緊張。但現在,兩國在1月簽署的經貿協議卻似乎是美中關係中最牢固的部分。”
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分歧仍有不少,突破眼下的局面需要更深入的溝通。
今年2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國務院發表講話,闡述新一屆政府的外交政策。與上一屆政府相比,儘管在談到對華關係時依舊存在傲慢與偏見,但也有些微妙的變化——
“美亦做好準備,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中方合作。”
眼下,人們對中美未來前景抱有不小的憂慮,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中美關係走到今天,面臨的形勢前所未有。
雙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但存在不少分歧和摩擦,甚至美國國內還有一股勢力在極力推動中美“脫鉤”。
突破眼下的局面,中美之間需要對彼此實力和意圖有更深刻的認識,需要根據新形勢形成更優化的相處方式。
這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
可以明確的是,用溝通對話解決問題,朝着合作的方向走,是解決分歧成本最小的一種方式。
很多年前,中美之間吵過架,較過勁,一度激烈對抗過,在除了合作之外的所有相處方式都嘗試過之後,中美最終選擇了求同存異的合作道路。
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絕不是一句空話。
有分歧但不迴避分歧,公開表達。有矛盾但不忽視共同利益,求同存異。
中美經貿協議的達成,已經給中美其他領域的分歧管控開了個好頭,朝着合作的方向走,利益的蛋糕自然會越做越大。
這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世界。
另外,還有兩處細節值得琢磨。
一個是通話時間。
中方消息,最早是商務部網站於北京時間5月27日9時35分發出,而USTR新聞官則於美國時間26日晚上10:15,北京時間27日上午10:15在社交媒體上發出消息。
前後不到一個小時,雙方釋放消息的時間基本同步,也是新聞稿中“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某種體現。
另一個,在這次通話中,雙方並沒有提及“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通話後對媒體談到第一階段協議時,給出比較模糊的迴應。
“讓我們把它放在美中經貿關係的大背景中來考慮,(經貿關係)非常非常有挑戰性。需要我們全面關注”。
是在接下來的溝通中提及,還是另有考慮,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