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療人力 不患寡患不均

日前,一名白衣天使點滴上班的畫面,透過新聞臺轉播震撼全國民衆,也反應臺灣醫療工作環境欠佳的問題專家學者指出,目前5大科別(內、外、婦、兒、急)住院醫生招收狀況持續惡化,加上護理人員出走等問題,臺灣醫療人力恐面臨空洞化危機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分析,會造成上述結果,主要是因爲醫事人員薪酬未能反映,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改善薪酬結構,依工作勞累程度教育訓練投入多寡、執業年限、執業風險因素考量,真實反映市場狀況。此外,他認爲,也可以運用替代役與公費生員額優先滿足發生困境的科別。

衛生署署長、現任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啓賢則表示,關於醫療人力需求「5大皆空」的問題,實際上在中南部10年前就發生了,現在是延燒到臺北醫學中心,才獲得社會大衆的重視。他認爲,其中關鍵是,民衆對醫療品質要求很高,卻不願意付出相對等的金錢,所以醫護人員紛紛出走。

根據104人力銀行今年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就讀醫護相關科系畢業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從事護理師或護士的約有7~8成,但畢業10年後只剩下1~3成。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蘇喜認爲,臺灣醫療人力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因爲從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每10牀要有一名醫師,每3到4牀要有一名護士,而依據國際標準,每萬人急性病牀數是30牀,臺灣有43牀;每萬名人口醫師數,國際標準是14名,臺灣是17名,都在標準之上。但大批醫療人才流向高獲利的醫療美容,或集中在都會區,導致醫療人力分配嚴重不均。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當前臺灣長期照護系統過度仰賴外勞,導致臺灣相關院校培育許多專業人才,卻沒有適當的發揮舞臺。昨日多位專家建議,要推動認證制度,一方面建立專業,另一方面保障本國照護人員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