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寡更患不均 4%非重點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的工作報告強調「今年教育總預算達到GDP4%」,並提出5個改革面向。不過,去年年底大陸某知名網站舉辦「年度10大教育事件」,10條就有4條關切「聯考不公」、一條是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而今年趕在兩會之前,包括《南方週末》等13媒體連署要求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戶籍制正是造成教育不公平元兇

例如戶籍不在城市小孩,想在城市就讀,必須繳交擇校費借讀費,否則就得回原籍就讀,「擇校費」惡習根本禁不了;又如大學聯考,大陸採取嚴格的省市劃分,因此同樣的考試,報考同樣的大學,不同省市的學生卻有不同的錄取分數北京上海市考生考上京、滬知名大學的分數,可能比內地學生低了30、50分甚至更多!如果沒有取消戶籍制,則政府中西部投入再多經費,也沒有意義

再者,目前大陸對於各省、各級學校機構的教育預算是怎麼列出來的,並沒有合理的審計機制;錢是否以正確的金額、到了對的人手上,也缺乏監督

以去年實施的「教師績效工資」而言,原要讓教師「多勞多得」、改善教師薪資結構,並讓喊了多年的「教師工資比照公務員」能落實,中央也投下120億人民幣。但今年農曆年前,不少基層教師才發現,薪資中的三成績效獎金,多半分給行政人員

又如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原意也是要減少家長負擔,從學費書本費等逐漸免收;但是實行的結果是中央給窮困省份的補助不足,或是這些錢被省、縣、市、學校的層層小金庫」坐收,並未真正分配到學生手上。也有鄉鎮由於長期欠債辦學,「免費政策」一出後更捉襟見肘,爲節省成本只好撤點並校,偏村地區學生得花更多金錢時間上下學,甚至成爲寄宿生

因此,即使年底帳面上GDP4%達到已開發國家教育經費水準,但是否分配到需要的人手上,是否有監督分配的機制,纔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