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醫事人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近千名醫事人員19日上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黑十字運動,呼籲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衛生福利部對此迴應,將與教育部舉行跨部會會議,邀集相關公協會及醫事相關科系共同討論招生名額調配機制。圖/中央社

仔細聆聽前天第三場總統政見會有關醫療的部分,強調的是擴大醫療支出、改善待遇、精進品質。但幾個月來,醫界一直努力推動的「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依然被漠視。雖然聯合報揭露醫療相關學系的增額已引發爭端,但是,反對藥師、中醫師增額等訴求,卻依然未獲政府明確迴應。

以波波牙醫爲例,衛福部薛部長強調的是「信賴保護原則」。但這個原則應是指醫師法修正前已經註冊入學者,不需考學歷甄試;至於每年五十個實習名額,是行之有年,衆所皆知的事,與此原則毫不相關。

健保、醫療容有沉痾,但「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卻是醫界最在意的隱憂。清大、中興跟中山在二○二二年迎來首屆後醫系學生,陽明交通大學以「外加名額」通過申設中醫系,嘉義大學、中興大學也在醞釀中。慈濟大學成立藥學系,引起藥界恐慌。護理界則以降低國考門檻來招募更多新兵。至於波波與本土牙醫之爭,已難善了!

且看臺灣的街景,中、西、牙醫診所、藥局,早已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總量再不管制,將會人力浮濫,不僅影響所有醫事人員的工作權,互相競爭的結果,過多的不當醫療將層出不窮。舉凡自費的針劑、藥丸、醫材、檢驗、治療方式,不斷被推銷,最後受害的還是所有民衆。臺灣醫療,將因此而崩壞。

「臺灣醫事人員大聯盟」跟教育部反映,教育部把責任推給衛福部,衛福部則說總量不宜管制,應視實際需求逐年調整。話是沒錯,問題是在少子化及AI日益精進的衝擊下,總量應逐年遞減,絕無申設新學系的道理。尋求「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只是醫界卑微的希求與基本的底限。

「偏鄉醫療」照護,是突破總量很好的藉口。但這只是轉進的巧門,幾年後他們還是會回到都市來。沒有好的誘因,終究是留不住人的。臺灣的醫事人力,是不患貧而患不均。

且看日本牙醫師許多在開計程車。將來我們的西、中、牙、藥師,也要另謀出路了!當醫生的已不再尊貴,莘莘學子也不再汲汲營營,視之爲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