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冠死亡率很高?臺大醫憶「5國抗疫血淚」:不需看數字就恐慌
▲臺灣死亡率高,民衆看得心慌慌,醫師出面解釋了。(示意圖/記者呂佳賢攝)
國內本土疫情看似未趨緩,根據指揮中心公佈資料顯示,截至今(9)日,累計1萬1968例確診,其中有333人死亡,死亡率2.78%(昨日爲2.63%)。外界質疑臺灣死亡率爲何居高不下,甚至超越其他國家。對此,前臺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舉「5國抗疫血淚」進行分析,解讀致死率有多重因素必須考量,不需看數字就恐慌。
前臺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用our world in data抓出的美國、英國、韓國、日本及義大利來說明。他直言以各國抗疫16個月的致死率,與臺灣進入社區感染才6周的數據相比是不適合的。此外,解讀致死率有很多因素要考慮,包括醫療是否崩潰、英國變種病毒株致死率較高、各國染疫年齡分佈,以及PCR檢驗量能是否足夠抓到夠多無症狀和輕症者,都是可能影響檯面上致死率的要素。
▲林氏璧認爲,造成致死率高的要素有很多。(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林氏璧說,各國在疫情進入社區初期皆有出現致死率飆升的情況,美國紐約、義大利倫巴底、英國都曾因爲醫療崩潰,重症患者無法即時得到救助、加護病房呼吸器不夠,導致死亡率一度高達6~14%,「且在大爆發醫療無法負荷的地區,檢查重症都來不及了,分母中肯定會遺漏許多輕症者。」
當進入社區感染初期,許多國家都會面臨PCR檢驗量能不足的問題,林氏璧舉與臺灣類似情況的日本爲例,沒有明顯發生醫療崩壞,但在初期致死率即達6%,「這是因爲日本一開始PCR量能不足,故意放掉了輕症不檢查,前面嚴重的地方則是檢查量能無法負荷。」後續則因第二波感染擴及爆量年輕人,且也開始撈無症狀,分母越來越大,致死率才降至目前的1.79%。
▲醫師以5國抗疫血淚史爲例,指臺灣剛進入社區感染初期,檯面上的致死率可能繼續上升,但不需看數字恐慌。(圖/截自《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粉專)
至於「世界公認徹底卯起來檢查」的國家-韓國,林氏璧認爲,該國很早就推出得來速的PCR檢查,從頭到尾分母「就是儘量抓」,因此死亡率沒有大起大落一直維持2%上下。他進一步提到,全球致死率在去年中之後逐漸下滑,也可能因爲醫療上的進步,知道在重症患者身上投以類固醇藥物,知道插管時機,醫療上比起第一波感染爆發時較有餘裕。
反觀臺灣,林氏璧認爲,目前看到偏高的致死率數字,是因爲染疫者年齡偏高,還有檢查量能還未到高到可偵測許多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且重症者病程未走完,檯面上的致死率可能繼續上升,「但真的不需要看到這個數字就恐慌或是過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