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公司化「工會不肯、府院不敢」 學者:不然來公投

臺鐵太魯閣號49死事故,專家學者幾乎一致認爲臺鐵應進行組織改造,其中「公司化」的聲浪最高。(本報資料照)

臺鐵3年發生2次重大事故社會對臺鐵的安全管理文化提出許多質疑,臺鐵公司化也成爲熱門討論議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舉辦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對臺鐵組織改造提出建議,銘傳大學都市規劃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認爲,政府一再宣示改革臺鐵卻不敢進入結構性問題深水區,看不到高官勇氣,而工會也不肯放手公司化,「不如就來公投,相信臺灣民衆有自己的智慧」。

馬士元說,自己是行政院臺鐵總體檢的委員之一,從2018年普悠瑪號事故到2021年太魯閣號事故,政府一再宣示改革臺鐵的決心,卻無法推進到解決臺鐵結構性問題的深水區,他個人其實對未來並不樂觀。

馬士元指出,看不出政府高層的勇氣,面對臺鐵無法維護全民運輸安全的危機,政府不能糾結在技術問題、不能糾結在擔心少數員工反彈、不能糾結在選舉考量、不能糾結在穩紮穩打的傳統方法,臺鐵改革需要破釜沈舟的革命。

馬士元表示,總體檢報告中的144項建改善事項,雖然已經完成109項,但是臺鐵的總體檢報告,只是外部委員對臺鐵的短期體檢,臺鐵內部有許多致命性體質問題,報告沒辦法呈現,更何況基於保護組織的慣性,各單位人不可能和盤托出實情外界更該關注144項之外的事情。

馬認爲,臺鐵應成爲現代化國營公司,資產獲利纔有士氣,有士氣纔有安全,行政院要勇於決策,在最短時間內打通交通部內政部財政部、主計總處加在臺鐵身上的枷鎖,概括承受臺鐵負債虧損,讓臺鐵重新開始。

他強調,行政院要勇敢面對臺鐵內2個工會,不要每次改革遇到工會反彈就縮頭,不改革臺鐵遲早要再發生慘劇,一樣重創執政信用。他也對工會呼籲,工會注重勞工權益,社會關切的則是運輸安全,工會要放下成見面對臺鐵問題,而不是走傳統工會路線臺鐵關起來再搞100年,「不然來公投好了,是要臺鐵局還是臺鐵公司?相信臺灣民衆有自己的智慧」。

馬士元表示,臺鐵的安全問題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威脅,臺鐵屬於全臺灣人,而不是屬於工會,臺鐵工會也不能代表所有員工的意見

桃機公司前總經理、臺鐵體檢小組成員林祥生分析,臺鐵改革就像治療癌症,首先切除財務腫瘤,包括累積負債與退撫金支出等由政府承接。再來是補充營養,包括運價合理反映成本,薪資制度合理化留住人才

林祥生說,第3步是改變作息,儘速完成制度優化與組織變革,包括規章制度同步、營運策略確認、人員素質強化、異常應變機制、導入智慧科技等,這5項最足以代表臺鐵企業化經營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