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臺鐵 不可爲公司化而公司化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2日滿2週年,罹難者家屬參加追思活動,期盼臺鐵加速安全改革。(呂筱蟬攝)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整整2年,眼看着再過不到9個月臺鐵就要公司化了,但臺鐵有更安全嗎?光是去年就接連發生「鳴日號」列車彈跳事件、工程吊鋼柱撞圍籬、平交道號誌之亂等重大事件;加上臺鐵人力長期不足,債務缺口持續擴大,改革的種種面向都沒做到位,實在令人難以樂觀。

2018年普悠瑪號事故殷鑑不遠,2021年太魯閣號事故又造成60年來臺鐵最嚴重傷亡,爲此過去2年臺鐵推出的計劃不少,包括內部的SMS(安全管理系統)、鐵道局的「國家鐵路安全計劃」;交通部長王國材更提出「公司化」做爲改革方案。

不過,臺鐵在相關安全改革上讓人看不到重點,2年來臺鐵各種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如2021年有臺鐵太魯閣號遭工程鋼軌樁擊中、復興號列車兩節車廂脫節溜逸;2022年有行駛中的「鳴日號」列車上下劇烈彈跳,南鐵地下化吊掛鋼柱撞圍籬害進站列車煞車不及而擦撞,以及中秋節連假彰化一處平交道號誌異常竟3天修不好、影響數萬人等離譜事件。

論者表示,臺鐵一向愛買車,先前的傾斜式列車普悠瑪號、太魯閣號,以及最近的EMU900、EMU3000都是臺鐵的宣傳重點;但卻不重視「養路」,舉例來說,花東鐵路雙軌化計劃竟要到2027年才能完成,人們這才知道原來花東可雙線運轉的路段僅佔全線30.67%,剩餘100多公里仍是單軌,難怪花東火車票永遠搶手,因爲有車卻沒路可開。

更遑論,臺鐵負責維持鐵道安全營運的電務、工務技術人員長期缺工,年齡斷層、青黃不接;債務從2021年的1400多億元,又增爲去年的1600多億元,等於臺鐵公司一開門就負債。

「公司化」應該是讓臺鐵人力更優化、行車更安全的「手段」,但目前交通部和臺鐵局卻「爲公司化而公司化」,「手段」反而凌駕目的、甚至成爲目的本身,看不到改革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