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年進口原種豬約2500頭 "豬芯片"路在何方?

(原標題:破題金字塔頂端之困:“豬芯片路在何方?)

天兆豬業武勝核心

工作人員取出用於配種的凍精

9月2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成爲科技圈“頭條”。原因來自當日他的一個觀點:現在原種豬很多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改變。養種豬就是做“豬芯片”,現在必須衝上去自己解決。

劉永好的觀點,讓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朱礪頗爲欣慰,“大家都在問我‘豬芯片’這事,我看到這種變化很高興。”

事實上,朱礪爲原種豬焦慮已久,他透露,研究表明,過去十年,四川每年進口外國原種豬2500頭左右,總價值1億元。在川內大部分地區,一頭8公斤重仔豬售價1500~2000元,但這些仔豬90%屬於洋豬的後代。

而在養豬界,“豬芯片”蓄力已久,除了新希望集團,德康等大型公司也開始涉足種豬選育。

金字塔頂端之困:

四川一年進口原種豬約2500頭

養種豬就是做“豬芯片”,誇張嗎?對四川天兆豬業股份有限公司育種部相關負責人來說,一點也不。從事種豬選育十餘年,經驗告訴他,“整個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就是原種豬,若沒有塔尖,下面都無從談起,說是‘豬的芯片’並不誇張。如果光引種,沒有核心種豬場,自己不做選育,就會陷入‘引進-退化-再引進-再退化’的循環。”

再往前一天,9月1日凌晨2時34分,來自丹麥王國的1040頭種豬漂洋過海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這是正邦集團四川宜賓廣聯養殖有限公司計劃引進2200頭種豬的第一批次,9月4日第二批入境。

“初步估計,過去十年,四川每年通過各種途徑進口外國原種豬2500頭上下,總價值1億元。”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朱礪透露,調研表明,本輪川豬復產最大的“攔路虎”之一是仔豬不足。在川內大部分地區,一頭8公斤重仔豬售價1500~2000元,但這些仔豬90%屬於洋豬的後代。

“豬芯片”背後的“虧本生意

週期長、投入多、見效慢

天兆豬業上述負責人解釋“豬芯片”缺失的緣由,一方面是因爲我國過去育種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因爲原始數據的積累量和準確性不夠,“育種工作投入高、見效慢,遠不如直接進口來得快,這也導致我國的種豬長期依賴進口。而且由於育種體系的不完善,即使引來了好的種豬也無法有效保種、改良。多年來,不斷引種也使得我國商業化種豬的羣體留下大量血緣不清的雜種,導致本土的一些地方良種混雜,甚至消失。”

該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從散養大國發展爲集約化養豬大國。相對於環控、營養、防疫和管理工作,豬的育種工作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我國優秀種豬目前仍然主要依賴於進口。之所以說“養種豬就是做‘豬芯片’”,是因爲基因這個“芯片”不好,環控等其他方面再好也有限,只有基因才決定了種豬性能表現的上限,也只有通過育種才能打破養豬行業的天花板。

朱礪的觀點類似,“優質優價,而選育種豬本身就像發芯片,週期長、投入多、見效慢,誰又願意去做呢?”他介紹,不同於國外完整的遺傳評估和銷售體系,國內種豬並沒有一個准入門檻。與其花錢費時間選育,不如直接從國外引種,再“炒種”賣個好價錢。所謂“炒種”,就是把錢花在銷售宣傳上,週期短、見效快。

格局之變

規模思路

越來越多行業巨頭佈局

劉永好說:“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

事實上,格局已經悄然改變。

天兆豬業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川內已有不少企業在做種豬選育。“通俗地說,就是保持引進的這張‘豬芯片’的性能,甚至有所提高,形成種羣國產化,不需要再引進”。

“大家都在問我‘豬芯片’這事,我看到這種變化很高興。”朱礪表示,近些年,隨着生豬養殖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思路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新希望、德康等大型公司都在自己做種豬選育。企業規模變大的同時,種豬選育的基數也在增加。“以前可能是百裡挑一選好的基因,現在規模起來了,可以做到萬里挑一,選育的品質自然也跟着提高了”。

行業內掀起“豬芯片”熱,就是量變引起質變的最好詮釋。

“選育技術本身我們和國外差別已經不大了,差的就是大數據的積累。”朱礪表示,種豬選育就是需要一代一代豬的進化,必須把時間熬夠,沒有捷徑可走。“像種豬選育的強國丹麥已經有上百年的積累,而我國目前只有20多年。”

路在何方

博士養豬是大勢所趨

研究從單個基因轉向基因組選擇

未來四川的種豬選育會走向何方?朱礪表示,目前大型育種企業都非常重視種豬選育“豬芯片”研發,“四川在這方面不敢說是全國第一,但一直都是最先行的試點省份之一”。

在朱礪看來,校企聯合研發的模式是四川一大優勢。目前朱礪團隊的種豬選育包括三個方向:首先是從國外引進的原種豬的國產化。“經過選育,原種豬不光能夠實現不退化,部分性能還能更好”。另外就是本土地方豬品種的選育,包括保種和改良。以成華豬爲例,首先需要保存足夠的種羣,使其原始性狀得以延續。同時由於成華豬比較肥,正在和其他豬種進行雜交和持續選育,以培育出肥瘦適中的改良品種。“豬基因組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之前我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數單基因,現已轉換到了全基因組選擇,從這個角度說,‘豬芯片’的說法並不誇張,養豬是實打實的高科技產業,博士養豬是大勢所趨。”

更多企業也將目光瞄準“豬芯片”,新希望集團有生物工程研究院,剛剛又成立了專門的公司進行育種。同時新希望成立了數字化的養豬研究院,專門進行數字化養豬,用上萬臺的高清晰攝像頭、傳感器和物聯網體系,在雲上進行管控。

四川天兆豬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從加拿大先後引種加系純種優質種豬886頭,2017年從法國引種法系優質種豬975頭。爲了適應中國各地不同市場需求,公司調整了選育的性狀和標準,對核心羣種豬進行基因組測定。十多年來,引進的種豬獲得了穩定的遺傳進展。

“國內很多同行,如溫氏育種公司、赤峰家育、武漢天種等都在本土化馴化,獨立育種體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天兆豬業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擴大和豐富羣體資源,繼續現有的測定工作;同時會開展天兆系的專門化品系認定申報、胴體屠宰和肉質性狀改良、抗病分子育種研發、性別選擇研究、冷凍精液生產體系建立等一系列工作,不斷完善育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