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產業變革之路

1月16日~17日,數位政企高層在於北京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上,暢所欲言我國“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格局產業變革:在未來數年內,新一輪的能源革命將給智能網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領域,甚至智慧城市、智慧電網與智慧交通領域帶來無數機會。

政界:政策與市場將推動汽車產業加速變革

“新發展格局和汽車產業變革”是此次論壇的主題全國政協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感受很深。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5月份就提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而未來的五年,將是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期,也是構建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實現新能源汽車完全市場化的一個攻堅期。

萬鋼認爲,未來國內和國外都將呈現出新階段特徵:一是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創新新階段,更嚴格的碳排放法規,也倒逼着企業轉型升級;二是跨界融合,推動產業深度交叉融合,形成新型的產業生態體系;三是前瞻部署,構建新能源汽車三電、智能化和輕量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並進行中長期部署落實;四是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不斷深入,形成有助於汽車產業產能結構的市場環境,最後通過深化體制改革來力爭汽車產業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如期達成。

圍繞論壇主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我國在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應用和規模化發展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可以爲產業創新發展搶佔先機、創造更多的機遇。但同時還面臨着“卡脖子”的問題,一定要早做準備,至少要做一個備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是一個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的結果,所以在政府各有關部門之間應該加大協同的力度,共同來促進行業的發展。適度超前建設5G網絡,大力推動共建共享。”

科技創新是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至今以及繼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應當堅持把握科技趨勢,發展關鍵技術。新一代汽車技術體系正在形成,智能時代的汽車是新材料、智能網聯、可再生能源、新城市的融合,汽車在成爲智能終端之後,將會與交通網、信息網與能源網進行融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應按照新三縱三橫總體佈局,推動多條技術路線研發,佈局短板的同時加強長板

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透露,中國品牌在中高端市場已站穩了腳跟,佔比超過了50%,部分企業產品實現了批量外銷。汽車行業應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研究制定汽車產業實施技術路線圖,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開放代工生產,也要用好市場規則,推動提升產業集中度。同時要堅決遏制盲目投資現象,避免低效的重複建設。

企業界:以創新應對壓力挑戰

國內大循環將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已經簽署的RCEP和也已完成談判的中歐投資協定,爲中國汽車產業參與國際國內“雙循環”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未來,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中國汽車產業躍躍欲試。

廣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新發展格局給汽車產業帶來全新變革要求,應以創新變革推動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過去數年內,廣汽集團推動了技術、產品、體制、效率與產業五大變革。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認爲,當下新能源整車廠仍面臨的挑戰:電池技術存在短板,較難滿足用戶需求;整車廠盈利能力不足,補貼退坡後商業模式或受到考驗;市場發展不均衡,中端產品市場壓力明顯。

對此,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王傳福提出三點建議:繼續完善電動車安全法規標準,汽車工業正處於變革的關鍵期,變革要有創新的技術、產品和引領行業的標準,要能解決市場的痛點;增強雙積分價格的可預見性;私家車電動化需要插電混動和純電動雙管齊下。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認爲,傳統整車廠在新的時代,所需要做的不再是在傳統車輛性能上做到比傳統燃油車強,而是應該研究市場、創新供給、創造需求。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則認爲,中國汽車企業將在未來的10年~15年誕生全球頂級品牌。品牌價值分爲三層,最基礎的是爲用戶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精緻的產品服務;而第二層則是建立相互尊重的社區,讓用戶產生參與感認同感歸屬感;最高一層則是品牌自身成爲偉大。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體驗出發,“如果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夠在自己的車位上裝上一個加充樁,電動汽車充電的體驗將超過燃油車加油的體驗,那麼這個離電動汽車的普及就不遠了。”秦力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