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等購物節相繼興起,交易額屢攀新高——借力購物節 激活大消費

11月11日,市民在廣州首屆城市購物節線實體店購買商品。今年“雙11”期間,廣州舉辦首屆城市購物節,通過線上線融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助力擴大內需市場,推動消費升級。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當前,以“雙11”爲代表的各類購物節已不僅是社會消費的一次性集中釋放,更重要的是爲供需聯動提供紐帶,爲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提供難能可貴的測試機會。借力購物節,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補齊供需短板,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消費潛力充分激發出來,已成爲擴大內需、增強市場活力關鍵點之一。

總成交規模、單品交易額、商戶和品牌參與數量均刷新紀錄,剛剛過去的“雙11”引領了新一輪消費熱潮,不僅反映出我國內需潛力巨大,更折射出消費不斷升級的態勢

電商促銷活動發展成爲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消費節日,以“雙11”爲代表的各類購物節爲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全新窗口。業內專家表示,借力購物節,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補齊供需短板,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消費潛力充分激發出來,是擴大內需、增強市場活力的關鍵,也是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見證中國經濟活力

近年來,“雙11”“618”“818”等購物節相繼興起,參與羣體不斷壯大,交易額屢攀新高,其動力來自我國經濟蓬勃發展。“購物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益於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線上消費能力不斷增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趙萍表示,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呈現逐年升高態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保持與GDP同步增長,這爲線上消費高增長奠定了堅實的購買力基礎。

同時,網民規模持續擴大,進一步夯實了線上消費的社會基礎。目前,我國網民人數已超過9億人,互聯網滲透率高達64.5%,其中八成網民是線上消費者新冠肺炎疫情則進一步強化了居民線上消費習慣,網民的消費規模、消費頻次顯著提高。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線上新業態快速迭代及高效的物流快遞服務提升了購物體驗。趙萍表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電商平臺銷售的商品和服務不斷拓展,大大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同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各大電商平臺能夠不斷創新促銷方式和消費場景,實現售前精準推送,並持續提升倉庫發貨、快遞中轉和末端配送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極大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和消費新鮮感

此外,城鄉消費市場梯度發展也提供了持久的增長動力。長期以來,我國城鄉消費市場呈現梯度發展格局,進一步拉長了商品和服務消費的生命週期,爲電子商務新業態拓寬了成長空間,也使得購物節消費熱點城市呈現出從東到西的持續發展態勢,爲購物節每年銷售額創新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助力擴內需促消費

“雙11”等購物節的意義已經不僅是社會消費的一次性集中釋放,更重要的是爲供需聯動提供紐帶,爲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提供難能可貴的測試機會。“‘雙11’已從以傳統打折促銷爲主的‘人造節’轉變爲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風向標。”趙萍說。

通過各類購物節涌現出的新業態新模式,給消費者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新體驗,也爲企業打開了一片廣闊藍海。例如,直播帶貨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並盤活了萬億元農村消費市場;智能機器人分揀、自動化流水線出庫等物流服務讓用戶消費體驗更加優化,消費意願持續增強。同時,在各類購物節的消費時點上,各行各業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傳統生產組織模式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不斷被重構。

“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各類購物節通過其在產業鏈供應鏈以及區域發展方面的作用,把消費對經濟的提振效應發揮到了最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爲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產業帶尋找新的商機,快速“補血”,天貓聚划算“雙11”推出“賣空行動,一起挺你”產業帶專場活動,帶動全國2000個產業帶120萬戶商家參與,有105個產業帶成交額破億元。

憑藉快速整合生產、物流、銷售等優勢,購物節還能迅速打通城鄉產銷對接通道,解決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難題,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進一步釋放下沉市場消費潛力。例如,“雙11”期間,蘇寧推出5萬多場“村播”“廠播”,增加中小商家曝光率購買率,打造更多縣鎮“爆款”。同時,通過源頭直採、產地直賣等方式,簡化中間環節,暢通下沉市場和上行市場渠道

經濟增長添動力

“經過10多年發展,‘雙11’購物節已經成爲衡量我國消費市場的晴雨表,能夠反映出當前及今後一個階段消費市場的走勢。疫情之下,這個晴雨表的作用更爲重要。”趙萍表示,今年“雙11”銷售額再創新高,表明我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給市場吃下了定心丸。

專家認爲,借“雙11”這股“東風”進一步彌補供給和需求層面的短板,將成爲未來滿足消費升級、保持我國消費穩定增長的關鍵,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從供給層面看,進口商品和服務供給、線上服務供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受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境外消費轉爲境內消費,“雙11”期間進口商品銷售持續走高。同時,隨着服務業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線上服務消費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但是,由於供給能力不足及線上服務消費起步晚等原因,目前我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在規模和質量上並未滿足需求,線上服務消費還不到線上消費的20%,佔比過低。

“我們要繼續打開國門搞建設,立足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巨大內需潛力,積極鼓勵進口國內消費者需要的優質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暢通進口渠道。”趙萍表示,要進一步增強線上服務供給能力,優化供給方式,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進程,爲消費者購買服務和享受服務提供足夠的便利。

從需求層面看,居民收入水平不一、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城鄉間有差距等問題,在客觀上制約了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這就要通過增加就業、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來提升居民消費意願;還要通過進一步加大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打造智慧物流體系以填平城鄉之間電子商務的數字鴻溝,進而充分激活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爲我國經濟復甦增長積蓄後勁。(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