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剎車,抱團瓦解?

(原標題:“酒駕”剎車抱團瓦解?)

12月29日(週二)前期強勢板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煤炭電力、光伏風電白酒熱門板塊集體下跌,而前期跌幅較深的通信、5G、遊戲傳媒板塊大漲。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報道,在12月28日工信部召開的2021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21年將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及應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蓋,推進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萬個以上。

瓦解還是假摔

上週末中信證券就發佈研報稱,警惕機構抱團瓦解。稱跨年後資金博弈行爲趨於緩和,局部投機性抱團大概率瓦解。

中信證券分析指出,年末“規模戰”和“收益戰”壓力下,機構繼續抱團消費和新能源板塊。機構重倉板塊年末實際賣盤減少,反而變相刺激場內活躍資金的投機行爲,藉助主題和賽道邏輯炒作概念,追逐機構重倉板塊,驅動板塊內前期滯漲的非龍頭品種大幅上行,催生出一些不匹配基本面特徵的純市場炒作行情

中信證券預計到明年年初,排名戰結束後機構將迎來集中調倉時點,“機構抱團”邏輯下驅動的投機資金也大概率會從相關品種中撤出,屆時局部投機性抱團將大概率瓦解。

今年三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持股比例爲28.9%,較二季度末的持股集中度再度上升。安信證券最新測算顯示,當前基金抱團可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瓦解。

據測算,截至12月27日,以全市場基金持倉金額排序選擇前1000只股票,前100名重倉股中,相比上個季度有14只股票得到基金增持,86只減持;而在後100名重倉股中,則有35只得到增持,只有頭部指數權重股得到進一步集中,但整體上基金抱團略有鬆動。

安信證券分析師呂思江認爲,或有兩大因素導致基金抱團鬆動情況的出現:一方面部分弱週期板塊遭遇止盈;另一方面週期股板塊確定性較強且估值性價比較高,部分機構資金開始佈局明年行情。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部分股票短期漲幅較高,已適當減持一部分,但是某些龍頭公司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自己會選擇作爲底倉,容忍其短期高估值,不會輕易賣出。“某一線白酒龍頭是不少基金的重倉股,大家傾向把它作爲組合的壓艙石,尤其是男性基金經理,本身也會喝酒,對高端白酒的業績增長有較強信心。”

目前市場機構頭部化、頭部機構持股集中化,這一現象是否會在未來出引發踩踏的風險

對此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從歷史上看,只要基本面不出問題,踩踏的風險就不大。本輪結構牛市中市場的選股其實非常理性,都是以短期業績與長期競爭力結合選擇公司,未來即使出現業績的短期波動,長期也能回來,所以長期看風險並不是太大。

對於市場抱團是否真正瓦解,後續還需進一步觀察。

招商證券此前研報指出,每次抱團真正瓦解前,會有1-2次假摔,但之後評估了業績趨勢後又會重新抱團,並比上一次更加堅定,因此,抱團板塊的超額收益每一次假摔後都是加速上行的;能使抱團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有業績更好的板塊出現。

A股機構化

新能源汽車、白酒等抱團可能出現瓦解,並不表示機構就不抱團了,可能只是換了新的抱團標的

今年以來各大指數漲幅不錯,創業板年初至今累計漲超50%,深成指漲超30%,上證漲10%。Wind數據統計,截止12月28日,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剩下的3700多隻個股中,有1700多隻下跌,僅58只個股漲幅超200%。A股機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今年無疑是公募基金的大年,行情火熱的同時偏股型基金份額較年初已經擴張了近50%。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規模超過3萬億份,是歷年以來發行規模最高的一年。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中國股市生態的四大變化》研報顯示,A股投資者結構逐漸機構化,機構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升至48%。

中金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持有總市值比例已從2014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2%,個人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從2014年的72%下降到2020年的52%。機構投資者持有總市值比例已從2014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1%,而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從2014年的38%上升到2020年的48%。

在上述投資者結構“機構化”的趨勢下,另外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是,業績突出的頭部機構獲取的主動管理資產份額有提升的趨勢,即主動管理類資產的“頭部化”特徵。

2020年還剩最後兩個交易日,前十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比2019年年底增加21%,快於全行業的增速。

同時,主動管理的權益類產品的規模,也呈現了份額上升的趨勢,頭部前20%的主動偏股型基金管理規模已經佔據全部主動偏股型基金的73%。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12月27日在“新華社快看週末直播間”表示,現在A股市場本身在發生變化,機構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標的的二八分化也會越來越強,所以最後可能有些股票逐步就沒什麼交易了,股價長期很低,那麼試圖通過炒作來獲利就會越來越難。所以,要去選擇好公司,陪伴好公司共同成長,反過來就能夠分享好公司成長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