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在「錯的時間」加油 阻礙孩子學習動機

我們都認爲孩子已經學會了,怎麼會做不好呢?其實,這就是大人對孩子投以過高的期待。(示意圖/ shutterstock)

在「錯的時間」加油,阻礙孩子學習動機

孩子是個很奇妙的生物,常會讓大人產生一種「明明可以做到卻做不好」的錯覺。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爲孩子已經學會了,怎麼會做不好呢?其實,這就是大人對孩子投以過高的期待。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師會幫每個孩子準備一份發展表格,以此爲根據,來觀察孩子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這個表格上,會標示五個不同的狀態:「未學習」、「老師已示範」、「練習中」、「良好」、「專精」。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表格時,感到很慚愧。一直以來,我給孩子的期待是「會」與「不會」。童童成功穿好鞋子了,那就是學會了。但下次當她穿不好的時候,前面講的錯覺就會跑出來。「你明明就會穿了,怎麼穿不好?」是的,我非常慚愧。

沒想到一個「技能」,還有「練習中」、「良好」、「專精」等狀態。因此,當孩子做一件事出現「玻璃心」時,我們第一個要檢視,是不是這個任務超過他們的能力所及。

有一次,我們帶骨牌回家,童童很開心的開始排起來。說起來也很好笑,骨牌很容易讓人挫折,我們怎麼會帶回來呢?想當然爾,對一個三歲半的孩子來說,立骨牌很容易,但要立很多個、不能撞倒其他的骨牌就有點難度了。童童想將骨牌排到一個小階梯上,可是排好第一個,要排第二個的時候,就會撞倒第一個。經過幾次嘗試,她的意志力被消磨光了,開始抱怨想要放棄。

太太觀察到童童在排骨牌的時候,拿的方式很容易撞到旁邊的骨牌,於是決定按照蒙特梭利老師的方式,示範一次給孩子看。其實這是一門學問,對六歲以前的孩子來說,眼睛、耳朵一次只能啓動一個感官。所以我們在示範的時候不說話,讓孩子專心看;說話的時候不示範,讓孩子專心聽。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將正確的方式吸收進去。經過示範後,童童有些進步,開始越排越多。這種時候,我們很常會想幫孩子「加油」,但其實會變成「火上加油」。

孩子在做一件事,是非常專注的,任何聲音都會破壞這個專注力。包含「好棒」、「加油」、「太厲害了」、「啪啪」(鼓掌聲),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來說,做這件事不是爲了得到爸媽的稱讚,而是發自內心想要自己完成。習慣得到稱讚的孩子,日後會因爲沒有被稱讚,而選擇不做了。因此,多餘的加油不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還會讓孩子做事的動機改變。這樣一來,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火上加油」呢?看到這裡,讀者一定會滿臉問號。許多專家不是都說孩子要多鼓勵,多讚美嗎?是的!只不過我們要做的是有效的鼓勵與讚美。

在太太示範排骨牌的方式後,童童有非常明顯的進步。在一次的嘗試中,童童只差一個就能全部排完,但最後還是全倒了,她立刻露出挫折、失望的表情。太太這時開口了:「你有沒有看到自己排了幾個?」

「一、二、三、四……」童童開始數。

「你有沒有看到自己的進步?」

「……」童童沒說話,開心的點點頭。

「那我們再來試一次。」

「好。」

「你有沒有看到自己的進步?」就是這句話,讓童童看見自己的努力。比起「加油」、「你好棒」、「厲害」,是不是聽起來更讓人充滿繼續嘗試的動力呢?

【教養悄悄話】

《正向聚焦》一書提到,一個好的鼓勵要有一個具體客觀的事實,與讚美孩子的話。我們如果用上述那種空泛的語詞讚美孩子,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優點,也看不到努力是有回報的。聚焦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將它放大,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會更有動力繼續嘗試下去。

如果爸媽示範了,也有效的鼓勵了,但孩子還是一樣崩潰呢?這個時候,就當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雖然對我們而言,不過就是玩個玩具,有什麼好崩潰的?但對孩子而言,就如同我們在外面工作感受到挫敗時,希望回到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一樣。孩子挫折了、沮喪了,我們就好好陪在身邊,舒緩他們內心的不舒服。

【內容簡介】

「書中每一篇故事,還原了我們這幾年實踐「正向教養」的經驗的與心得。希望在你沒有方向、沮喪的時候,給予你力量與支持,並協助你找到一個更好的教育方式,創造屬於你們親子間最溫暖的連結。」——正向教養實踐家 詹宇夫妻

Q1你能讀懂,孩子說不出口的心裡話嗎?

狀況一:孩子生氣打人、愛插嘴、吃飯不坐好……

狀況二:瘋狂不要不要、公共場合哭鬧,怎麼辦?

→→看懂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先連結情緒再處理事情

Q2罵孩子前,爲什麼要先好奇一下?

狀況一:孩子不願意幫忙,就是不貼心嗎?

狀況二:手足吵架時,怎麼處理才「公平」?

→→威脅、命令短期有效,卻會引發長期負面效果!

Q3允許孩子有情緒,會寵壞他們嗎?

狀況一:分離焦慮期,孩子最不想聽到「這句話」

狀況二:和孩子吵架後,怎麼修復關係?

→→抒發情緒沒問題,「用錯方法」纔會出問題

Q4「正向教養」是不是不能生氣?

狀況一:吃飯到處掉、逛街愛亂拿……

狀況二:孩子犯錯後,正向機會教育SOP

→→正向教養的對話練習,擁抱孩子也療愈自己

正向教養,不是「不生氣」教養!

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感受,從同理角度出發,

修復與孩子的關係,也修復自己的內在小孩。

跳脫傳統與溺愛的教養方式,與孩子一起累積愛的存摺!

【作者簡介】

詹宇夫妻

夫妻倆是在家蒙特梭利、正向教養的實踐家,將理論與所學的一切,實踐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同時將實踐的過程遇到的挫折、困難與挑戰,都放在粉專上分享。至今已超過5萬人以上追蹤,無數家庭因此受惠。

詹宇先生,對蒙特梭利教育與正向教養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熱忱,先後取得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與AMI國際蒙特梭利0到3歲助教。

詹宇太太,接觸薩提爾模式後,感受到薩提爾模式所帶來的療愈,開始學習探討內在、對話。隨後,取得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師,開始舉辦親密關係探心工作坊。

從2020年開始,在全國各地舉辦工作坊、講座,致力推廣在家蒙特梭利、正向教養。

大女兒 童童

是夫妻踏入正向教養與蒙特梭利領域的幕後推手。鮮明的個性讓夫妻倆在實踐的路上,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擔任1000天家庭真實生活的最佳女主角。

小女兒 啾啾

託姐姐的福,從還在媽媽肚子內就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她的潛力再次讓夫妻倆見證蒙特梭利教育的神奇。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正向教養1000天真實生活》/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