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面對祖國 我們問心無愧

看見我征戰的勳章時,他一副懷疑的神情。我在他這個年紀時,每每看見爺爺穿起掛滿勳章和獎章的外套,心臟都會停止跳動。我們在打仗時,世界已經變了......(示意圖/shutterstock)

我真誠地履行了自己身爲士兵的天職。不准你們現在大聲嚷嚷、顛倒事實,或是重新檢視一切......如何看待對祖國的感情與責任感?莫非祖國對你們來說,僅僅是空洞的字眼?我們面對祖國,感到問心無愧。

我們在那邊佔領了什麼?從那邊又帶回來了什麼?「載重二○○」載着戰友的棺材,我們獲得了什麼?各種疾病,從營養不良到霍亂到傷殘。我沒有什麼事情應當懺悔,我幫助了兄弟般的阿富汗人民。這一點,我堅信不疑!和我一起到過那邊的人,也都是真誠、老實的弟兄。他們相信,他們也是懷着善意踏上那塊土地的,他們不是在「錯誤的戰爭」中「犯了錯誤」的前線士兵。有人想把我們看成是天真幼稚的傻瓜,是砲灰,爲了什麼?目的何在?難道是在追尋真理?請不要忘記《聖經》裡的話,你們還記得耶穌受彼拉多審問時說過的話嗎?

「我爲此而生,也爲此來到世間,特爲給真理做見證。」

彼拉多又問了一遍:

「真理是什麼?」

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我有自己的真理。我的真理在於:我的信任可能天真幼稚,但我們像處女一般純潔。我們以爲,新政權把土地分給大家,大家應當歡天喜地接受。可是突然間,農民不要土地了!他們說,土地是屬於阿拉的,你以爲你是誰,有權分配土地。阿拉自會丈量並分配土地。我們以爲,我們幫他們修建拖拉機站,把拖拉機、收割機、割草機給了他們,他們就會翻身過好日子。可是冷不防地,他們毀壞了拖拉機站,炸掉我們的拖拉機,彷彿那是坦克一樣。我們以爲,在這個太空飛行的時代再去信仰神,是可笑的、荒謬的!我們把一個阿富汗小夥子送上了太空,我們的想法是,你們瞧,他已經到了你們真主所在之處。可是突然......文明動搖不了伊斯蘭教,難道可以跟永恆鬥嗎?是啊,「我們以爲」又有何用?過去的情況就是如此,就是如此。這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特殊情況,我把這些情況保留在心中,無法把它毀掉,我也不允許別人用漆黑的顏色把它玷污。我們在那邊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彼此。你們不妨站在敵人的槍口下試試!這事你不會忘掉。那麼,那件事呢?我是怎麼回來的......我本想出其不意地返回老家,但怕媽媽擔心。我打了電話:

「媽,我活着,我在機場。」電話那頭的聽筒掉了下去。

誰告訴你們說,我們在那邊打了敗仗?我們是在這兒、在家裡、在蘇聯吃了敗仗。我們原本可以用多麼瀟灑的姿態回來......全身灼傷、燒傷......見過世面、經過大風大浪......可是不讓我們有這個權利,不讓我們幹一番事業。每天早晨都有人在方尖碑(市內目前還沒有爲陣亡的「阿富汗人」豎立的紀念碑,但將來會有的)上面掛標語:「請把它豎立在參謀總部旁,不要在市中心」。我的表弟,他十八歲,不願意參軍,他說:「讓我去執行某些人愚蠢的或犯罪的命令?變成殺人兇手?」看見我征戰的勳章時,他一副懷疑的神情。我在他這個年紀時,每每看見爺爺穿起掛滿勳章和獎章的外套,心臟都會停止跳動。我們在打仗時,世界已經變了......

真理是什麼?

我們這棟五層樓房裡住着一位老婆婆,已經七十五歲高齡。自從所有這些揭露性的文章和發言被公佈,這些真理劈頭蓋臉地落在我們身上以後,她神經錯亂了。當戈巴契夫演說時,她啪地一聲關掉電視。她推開自己在一樓的窗戶,高呼:「史達林萬歲!人類光明的未來—共產主義萬歲!」我每天早晨都會看見她,誰也不碰她,她也不妨礙任何人。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有點像她,有點像她。真他媽的!

(本文摘自《鋅皮娃娃兵》/貓頭鷹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年間,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還不過三十年,爲了對抗西方勢力,蘇聯發起了一場在阿富汗的戰爭。在蘇聯當局的宣傳與鼓勵下,大量的年輕人投入了這場無聲無息,也一無所獲的戰爭。許多母親將兒子送上了光榮的前線,回來的卻是裝在鋅皮棺材中冰冷的孩子。戰爭結束後,當年的英雄被指控爲殺人如麻的劊子手,爲國家盡義務,獻身戰場的大兵遭受鄙夷。這些活着回來的人難以適應日常生活,在阿富汗現場的脫序記憶與創傷讓他們一輩子都只習慣以暴力解決問題。

二○一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訪問了失去兒子的母親,以及飽受歧視的退役大兵,並在戰爭結束後兩年內立即出版,爲這場失敗的戰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紀錄。書中忠實呈現在阿富汗泯滅人性的戰爭,也爲那些痛苦與創傷發聲,讓我們能夠親眼見證二十世紀的暴力與後續留下的沉痛記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一九四八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二○一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爲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二○○○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來自俄國口述傳統的新文體寫成,爲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書寫每每花費數年,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從一九一七年到今天的數個世代,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衆多情感的世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與一九九九年的赫爾德獎,作品獲獎無數。二○一一年以《戰爭沒有女人的臉: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與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聲音》獲得二○○五全美書評人協會獎、一九九六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代》獲得二○一三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二○一三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譯者簡介】

高莽

一九二六年生,黑龍江人,畢業於美國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學校,中國翻譯家、肖像畫畫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名譽博士。二○○四年,獲得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二○一三年,以《安魂曲》一書獲得俄羅斯新世紀最佳中文翻譯獎。

陳翠娥

國立政治大學俄文系學士、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碩士。譯有《雪舞者》、《初戀:屠格涅夫戀愛經典新譯》、《把我埋在牆腳下》、《諜影圍城:土耳其戰地迷情事件》等書。

(翻譯最新增訂版「序幕」到「墓誌銘」增補部分)

魏岑芳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畢,曾取得教育部辦理赴俄羅斯交換獎學金至國立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交換一年,返國工作兩年後,秉持着對俄文的喜愛,重返母校斯拉夫語文學系攻讀碩士,於二〇一六年取得碩士學位,現爲兼職譯者,從事俄文筆譯、口譯。

(翻譯最新增訂版「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前半)

陳志豪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及廣告學系雙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碩士。曾參與合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九年三月份《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九卷第一期《知識和權力的畛域:俄蘇東方學與捷克漢學研究初介》專輯期刊文章〈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維護學術名義暨國家利益〉,以及俄羅斯國際工程院臺灣分會會刊專業文章。另譯有《車諾比的聲音》。

(翻譯最新增訂版「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後半)

《鋅皮娃娃兵》/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