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動化思考?爲何會有認知偏差?

什麼是自動化思考?爲何會有認知偏差?。(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

最具科學原理的減壓生活提案!

世界級身心權威赫伯班森(Herbert Benson)認證傳人;

哈佛醫學院(HMS)三大身心醫學博士

格雷格佛裡基奧內、艾伯特.楊、約翰.丹尼專文推薦!

中國熱播知識性節目《總裁讀書會》強力推薦;全中國超過200個城市,超過5億人收看。

►哈佛醫學院40年研究大公開,以科學角度解釋壓力是什麼、如何影響生理心理

►收錄壓力指數測試、38种放鬆練習,讓你不失控、不暴走、不再做錯決定。

★壓力究竟是什麼?哈佛醫學院透過科學方法告訴你

壓力的來源很多,包括工作、學業、人際、生活等,但壓力究竟是什麼,卻很難有人說得上來。身心醫學界權威、哈佛醫學院的赫伯.班森將壓力定義爲「生理或心理健康面臨威脅感覺,當人們認爲無法應對時所產生信念」。

儘管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原動力,但過大的壓力則會使大腦退化,最常見的就是腦袋一片空白、反應遲緩、思緒短路意識癱瘓反應。近來的研究發現,這是因爲大腦的控制中心,從高階的前額葉皮質轉換至低階的下視丘所致。當大腦因壓力退化,就會引發各種原始衝動,例如:暴飲暴食、瘋狂購物、酗酒甚至濫用藥物。在這種情況下,人和動物其實沒什麼兩樣,後續更會導致情緒失控、焦慮、憂鬱等症狀。

本書詳實描述人體如何在壓力底下運作,帶你看懂壓力對人體的各種影響。

★壓力大怎麼辦?哈佛醫學院教你用SMART訓練有效減壓

SMART壓力管理訓練以教導壓力的覺察方法(壓力測評等)和生活中的適應性策略等爲主。同時納入正念、禪修、認知行爲療法、積極心理學、行爲療法等內容。迄今已成功用應用於Google、Facebook等大型公司管理人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等世界知名高校學生、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等醫護人員,以及波士頓紅襪橄欖球隊(Boston Red Sox)等多次奪得聯賽冠軍的職業運動隊隊員。

【精彩書摘

人們的想法反映了內在的期望和信念,它可以是積極或消極的;對事物的反應可以是恰當或不恰當的。在很多情況下,想法會自動出現,而且經常在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已完成,這種情況稱爲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

▍自動化思考的特點

自動化思考是大腦感知到壓力後所產生的自動反應,具有以下特點:

這些想法從腦海中自動蹦出來,並未經過篩選。

快速、短暫的無意識流表現。

過度堅定、過於簡單、不靈活。

通常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負面的、有偏差的、不均衡的。

童年時養成的、習慣性的。

一般日常中,自動化思考會透過下列語句表達出來:

● 「喔,不!」

● 「爲什麼是我?」

● 「這老是發生在我身上!」

● 「我什麼都做不好!」

● 「我怎麼這麼傻?」

● 「什麼都不可能改變!」

和壓力有關的思維多帶有消極(負面的)色彩,也就是自動負面思考。這些思維通常來自對威脅的感受,既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假想的,多在壓力反應下自動出現。自動負面思考將加速負面情緒和感受,使人們喪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理性思考可使我們更有效率地應對壓力,而自動負面思考則會導致不良或無效的行爲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最初出現的負面思考就是一個壓力預警訊號,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意識到並辨識出這個思維,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避免認知偏差(也就是不真實的、錯誤的認知)將我們帶進惡性循環中。

▍常見的認知偏差種類

認知偏差的種類很多,以下列舉幾種最常見的狀況,大家可以看看是否與自身相符,或者你可能還有更多不同的例子。

1.全或無(兩極化):非黑即白,兩極化的思維。將事情想成極端的情況而不具連續性,這種想法通常帶有「總是」與「從來沒有」的字眼

◎常見情境:在超市結帳時,你發現自己站在最慢的一排,你說:「我總是排錯隊,從來沒有一次例外。」

2.心理過濾:只關注事情不好的一面,而不看整體的狀況。

◎常見情境:你參加高中同學會,過程非常高興,因爲碰到的同學都和你交情良好,直到有個人讓你回想起當年不愉快的一件小事(可能是你當年犯的一個小錯誤),突然間你覺得這整個夜晚都糟透了

3.選擇性概括:僅瞭解片面細節就妄下結論,忽略了其他訊息與脈絡背景,並認爲那些與失敗和剝奪有關的負面訊息才重要。

◎常見情境:老公在情人節沒有送花給你,你就認爲他不愛自己,但其實那天他有別的事耽擱了。

4.預測未來:對未來的事進行負面預測,且沒有足夠根據支撐,其中還包括災難型的預測。這種思考習慣會導致焦慮或恐懼,阻礙前進。

◎常見情境:

①你想應徵一份工作,在沒有任何資訊證明你觀點的情況下,你就認爲自己 一定會落選。

②應考前不斷想着:「若沒考上好大學,我這輩子就完了!」

5.擴大化/縮小化:擴大壞事的影響或意義;縮小好事的影響或意義。

◎常見情境:上班途中車拋錨了,你覺得這是最糟糕的一天。

6.應該式陳述:頑固地認爲自己和他人應該這樣做,並堅持若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就是不好的,同時無限上綱地將這種不好的感覺放大。說話語氣常帶有責備,包含「應該」、「應當」、「必須」等字眼。

◎常見情境:「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如果不這樣做,就會……。」

7.自罪自責:將問題或損失的責任歸咎自己,但實際上你沒有那麼大的過錯。

◎常見情境:你和別人共同執行任務但失敗了,你認爲都是自己的錯。

8.讀心術:想像別人對你有負面想法,但你並未具備足夠證據或沒有考慮其他可能性。這通常是因爲缺乏安全感所致。

◎常見情境:同事在會議上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就認爲他對你有意見。

9.貼標籤:根據缺點和以前犯過的錯來描述一個人,或定義一個人的本質。

◎常見情境:「你這個人這輩子就這樣了,這輩子註定沒出息。」

10.尋求肯定:做任何事都是爲了尋求他人的肯定,不惜任何代價,甚至忽略、犧牲自己的需求。

◎常見情境:犧牲時間陪朋友吃飯,但對方沒有說出你期待的話或表示感激,所以你很生氣、難過。

11.要求回報:要求付出就一定得有回報,尤其表現在戀愛、婚姻、家長子女等關係中。

◎常見情境:在一段戀情中你付出了很多,男/女朋友卻提出分手,你認爲自己的感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傷心難過,久久不能釋懷

12.追求完美:不斷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或別人,不考慮其他可能造成影響的合理因素,且這種高標準還會被運用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

◎常見情境:要求自己工作上不能出錯,即使是人人都可能犯的小過失。

13.比較:導致自卑感或優越感的比較是有害的。但如果透過比較能讓你瞭解自己的優勢和能力、產生自尊和滿足,則是可以採納的;或者使你認識到別人的優勢和能力,進而產生尊重他人和謙虛的感覺,也是可以接受的。

◎常見情境:

①自卑:發言提案卻得不到認可時,你會想:「我是個失敗者,別人都能做好,就我辦不到!」

②優越感:你的提案比其他人都還要好時,你會想:「我比其他失敗者好太多了。」

需要說明的是,一種想法可能涵蓋了多種類型的偏差。本段的介紹並不是要大家記住各種認知偏差,或者替不同的認知偏差命名,而是你是否能找出自己通常有哪些認知偏差和思考模式偏差。

(本文摘自《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方言文化)

【作者簡介】

王芳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身心醫學博士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理睡眠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身心治療師,SMART壓力管理中國推廣大使及首席培訓師

從事醫學臨牀、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10餘年,擅長治療和解決精神心理相關疾病,尤其失眠(孕產婦失眠、安眠藥依賴的減藥停藥治療等)、憂鬱症、焦慮症(考試焦慮等)、強迫症、恐慌症(社交恐慌等)、驚恐發作、嗜睡等治療。

《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