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一、單項選擇題

1.恩格斯認爲,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 )

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繫問題

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繫問題

C.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D.關於人的本質問題

2.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據是 ( )

A.是否承認社會歷史規律性 B.是否承認階級鬥爭

C.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是否承認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3.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範疇的定義是通過 ( )

A.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界定的 B.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界定的

C.主體客體的關係界定的 D.一般和個別的關係界定的

4.馬克思主義認爲,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 ( )

A.實踐性 B.運動

C.物質性 D.客觀

5.“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著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

B.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

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

D.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

6.“舊唯物主義是半截子的唯物主義”,這是指 ( )

A.舊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B.舊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

C.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

D.舊唯物主義是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法

7.既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分化統一的歷史前提,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的是 ( )

A.運動 B.實踐

C.精神生產 D.物質生產

8.辯證唯物主義認爲事物發展的規律是 ( )

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 B.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

C.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定的聯繫 D.事物聯繫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9.有一首描述在戰爭中缺了釘子的馬掌會導致國家滅亡的童謠:“釘子缺,蹄鐵卸;蹄鐵卸,戰馬蹶;戰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事折;戰事折,國家滅。”這首童謠包含的哲學原理是 ( )

A.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B.事物是變化

C.事物的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D.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10.“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 )

A.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B.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

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11.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於割裂了 ( )

A.內因和外因的關係 B.矛盾統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 D.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關係

12.辯證法的否定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 ( )

A.拋棄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

C.純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 (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狀態

C.結構和功能 D.源泉和動力

14.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係是 ( )

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 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係

C.抽象與具體的關係 D.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係

15.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這說明 ( )

A.意識是主體的自由創造 B.意識不受客體影響

C.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 D.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 ( )

A.否定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B.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識的能動活動

D.豐富了物質和意識相互關係內容

17.“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的修正”,這一觀點是 ( )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觀點

C.片面強調邏輯重要性的觀點 D.割裂歷史與邏輯統一的觀點

18.“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法是 ( )

A.歸納與演繹 B.分析與綜合

C.抽象到具體 D.實踐到認識

19.辯證思維方法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是 ( )

A.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 B.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C.思維生成現實具體的過程 D.在思維中形成“多種規定的統一”的過程

20.從哲學上來講,和諧就是指 ( )

A.事物之間不存在矛盾 B.事物之間的矛盾沒有鬥爭性

C.矛盾雙方的絕對同一 D.矛盾的一種特殊形式

二、多項選擇題

1.“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哲學意義是 ( )

A.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B.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

C.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D.畫餅不能充飢

2.“物質兩種存在形式離開了物質,當然都是無,都是隻在我們頭腦中存在的觀念抽象”,這段話說明 ( )

A.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 B.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C.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D.時間和空間離開物質只是形式

3.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認爲:“動靜者,乃陰陽之動靜也。”“皆本物之固然。”“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含靜。”“動、靜,皆動也。”這在哲學上表達了 ( )

A.運動和靜止都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B.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緩慢不顯著的運動

C.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D.運動是靜止的總和

4.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命題的主要含義是 ( )

A.實踐是社會歷史的客體 B.實踐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C.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現實基礎 D.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內容

5.實踐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

A.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B.在實踐中形成人的本質和一切社會關係

C.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 D.實踐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恩格斯說:“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這段話所包含的辯證法觀點有 ( )

A.聯繫是客觀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處於相互聯繫之中

C.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 D.聯繫既是普遍的又是複雜多樣的

7.下列選項中,體現發展的實質的有 ( )

A.因禍得福,禍福相依

B.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

C.培育出新優質品種

D.原始社會的公有制經過私有制到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8.某山村小鎮自20世紀70年代發現礬礦以來,辦了三個礬礦廠。由於沒有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每天排放大量礦煙,致使村民中大多數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這一做法從哲學上看違背了 ( )

A.事物普遍聯繫的原理 B.事物聯繫複雜多樣性的原理

C.事物運動發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的原理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爲 ( )

A.矛盾雙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發展 B.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因素

C.調和矛盾雙方的對立 D.規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10.下列哪些說法是對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體運用 ( )

A.對症下藥,量體裁衣 B.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C.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11.下列工作方法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的是 ( )

A.“抓典型” B.“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

C.“一切經過實驗” D.“欲擒故縱”

12.下列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矛盾觀的是 ( )

A.“一分爲二” B.“合二爲一”

C.“萬物莫不有對”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下列命題中屬於揭示事物本質的有 ( )

A.水往低處流 B.日出於東落於西

C.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D.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語中,體現質量互變規律的有 ( )

A.九層之臺,起於壘土 B.有無相生,前後相隨

C.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D.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15.古語說:“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這句話是說,奢靡逐步發展會導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 )

A.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D.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6.下列現象屬於量變引起質變的有 ( )

A.生產力的增長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B.物體由於量的不同而區分不同的體積

C.在一定溫度下雞蛋孵出小雞

D.由遺傳和變異的矛盾引起舊物種到新物種的變化

17.“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話。”這一觀點的錯誤在於 ( )

A.它對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對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一關係

D.它否認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18.辯證的否定是 (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發展的環節

C.事物聯繫的環節 D.揚棄

19.下列命題蘊涵着中國傳統哲學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思想是 ( )

A.“不平不陂,無往不復”

B.“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C.“榮枯代謝而彌見其新”

D.“和實生物”

20.割裂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前進性和曲折性會導致 ( )

A.激變論 B.直線論

C.庸俗進化論 D.循環論

21.“脫離了整體的手是名義上的手”說明了 ( )

A.整體依賴於部分

B.部分依賴於整體

C.整體是部分之和

D.脫離了整體的部分就喪失了原有的性質和功能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麼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這一觀點 ( )

A.誇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義非決定論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對主義的觀點

C.既承認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認必然性的作用,是辯證決定論的觀點

D.說明事物發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綜合作用的結果

23.社會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這是因爲 ( )

A.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B.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C.歷史發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動決定的

D.社會規律存在和實現於實踐活動之中

24.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羣衆利益的突出問題,着力推進、重點突破”。從哲學上來分析,這體現了 ( )

A.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B.“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

C.抓主流、抓關鍵的方法

D.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

三、分析題

1.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存在着不同的哲學觀點,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並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

泰勒斯認爲,萬物由水產生,又復歸於水;萬物有生有滅,而水則是永恆的。赫拉克利特認爲,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

材料2

畢達哥拉斯認爲,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於是創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東漢哲學家王充認爲,天履於上,地偎於下,下氣蒸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材料4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的發展所證明的。”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材料1、2、3的觀點相同嗎?並加以評述。

(2) 材料4說明了什麼原理,堅持這一原理有何意義?

2.閱讀下列關於運動和發展不同觀點的材料,並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

韓非提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材料2

《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材料3

列寧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認識“自己”運動的源泉上,只有對立統一的觀點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材料1和材料2的觀點有何異同?

(2) 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麼?並加以評述。

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關係問題上,歷史上的哲學家們有不同的回答,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並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

霍爾巴赫認爲,一切都是必然的,沒有偶然性。偶然性這個詞是沒有意義的“空洞語詞”。偶然性是我們對產生結果的原因愚昧無知造成的,我們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聯繫的結果歸之於偶然性。

材料2

畢爾生說,必然性只屬於概念的世界,而不屬於現實世界本身。莫諾認爲,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發展的全部基礎,生物進化,本質上是由無法預測的純粹偶然變化造成的,人類的出現也不過是“蒙特卡諾賭窟裡中籤得彩的號碼”,是純粹的偶然性。

材料3

黑格爾認爲,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絕對觀念”發展的有區別又有聯繫的兩個環節。必然性根據於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據於他物;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科學和哲學的任務“在於從偶然性中去認識必然性”。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材料1的哲學觀點和錯誤是什麼?

(2) 材料2的哲學觀點和錯誤是什麼?

(3) 材料3的貢獻和錯誤是什麼?

4.針對以下關於對立統一規律在運動發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韓愈《原道》

玉不遇砥礪,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窮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語錄》捲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靜止的東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別的物體以運動力圖進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處於靜止,即將永遠靜止。

同樣情形,任何一件運動的東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別的物體使它靜止,即將永遠運動。

——摘自霍布斯:《論物體》,載《十六一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

材料3

列寧指出,對立統一規律“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在談到黑格爾關於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別”時認爲“非常正確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對立面的發展”。

“有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發展(進化)觀點:

認爲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複;以及認爲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爲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關係)。”

——摘自《列寧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分析材料1的觀點,說明它的發展觀的依據。

(2) 分析材料2的觀點,說明它的發展觀的依據。

(3) 談談你對材料3的理解。

5.根據以下關於矛盾問題的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

列寧指出:就本來的意義說,辯證法就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的矛盾。他還指出: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矛盾,即辯證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來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說:“矛盾的東西是一個範疇。這個範疇只能歸屬於思想組合,而不能歸屬於現實。”

材料3

艾耶爾斷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陳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材料1的觀點是什麼?是否正確?

(2) 對比材料1與材料2,指出材料2的錯誤。

(3) 對比材料1與材料3,分析材料3的錯誤。

6.閱讀下列材料,用唯物辯證法理論回答有關問題。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某鞋廠實行了一些新的生產和營銷策略,積極適應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他們認爲,現在的市場不能僅僅用“供大於求”四個字來概括,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纔是對當前市場供給狀況的準確把握。在供過於求的大市場裡也有供不應求的產品,明智的企業家就在於創造出這種產品。於是他們着手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實行產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風格分流,三是檔次分流,四是市場零售與團體消費分流,五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該廠產品的市場應變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場開拓上下功夫:他們認爲,生產出好產品是開拓市場的基礎,沒有好產品就沒有好市場,但是光有好產品,還不一定有好市場,有了好產品以後,還要加強企業產品的市場建設。他們從櫃檯形象的樹立、戶外廣告的設置和強化服務功能等三個方面大力進行市場建設,使生產(產品)與銷售(市場)比翼齊飛,鵬程萬里。

材料3

實行一區一策:他們認爲,統一的大市場也有區域的差異,市場的共同規律是以各地區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來的。他們把銷售總公司分爲南方總公司和北方總公司,同時把分公司化小,由原來的5家分公司裂變爲28家分公司,一個公司只管一個省份的銷售,每個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銷售策略。這種小公司大市場和一區一策戰略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滲透力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在上述三個材料中,某鞋廠分別處理的主要矛盾關係是什麼?

(2) 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講到的無效供給和有效供給的關係。

(3) 通過材料3,說明該企業是怎樣運用辯證法分析、解決矛盾,來增強產品的市場滲透力的?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18.A 19.D 20.D

二、多項選擇題

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 9.ABD 10.AB 11.ABC 12.ABCD

13.CD 14.AD 15.CD 16.ACD 17.ABC 18.ABCD

19.ABC 20.BD 21.BD 22.CD 23.ABD 24.ABC

三、分析題

1.(1) 材料1、2、3的觀點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堅持世界是統一的。不同之點則在於:材料1、3都表現爲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把世界統一爲具體的物質形態,泰勒斯歸結爲火,王充歸結爲氣,但都是用物質的東西作爲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現的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他們把世界歸結爲數,歸結爲某種客觀的精神、理性因素。

(2) 材料4說明的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馬克思主義認爲世界統一於物質,世界本質上是物質的。堅持這一原理的意義在於:

第一,這一原理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腳點和出發點。它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科學的唯物主義一元論

第二,這一原理是反對二元論、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的銳利武器。它證明了:否認世界統一性的二元論不能成立,宗教神學所謂“上帝創造世界”的虛幻和荒謬,唯心主義一元論關於世界統一於精神的根本錯誤,並給予其根本性的摧毀和打擊。

第三,這一原理具有極爲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理論基礎;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2.(1) 材料1和材料2都承認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但是材料1認爲運動變化是客觀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發生變化,事物就要變化,事物變了,各種規律、辦法、功能也就會發生變化。材料2慧能的觀點則不是從事物自身來談變化,而是認爲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變化發展的源泉、動力,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運動觀,割裂了物質與運動的關係。

(2) 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於是否認爲事物因內在的矛盾,引起運動變化。材料3強調事物內在的矛盾性,事物內在的對立統一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而材料2否認事物自身存在運動變化的源泉,而把運動變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別是由人的主觀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樣就否認了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性,因而不能正確地把握運動,不能科學地說明運動變化。

3.(1) 材料1屬機械決定論觀點。其錯誤在於誇大必然性,否認偶然性。偶然性同樣是客觀存在的,有其產生的原因,不是由於人們主觀上沒有認識而造成的。

(2) 材料2屬非決定論觀點。其錯誤在於誇大偶然性,否認必然性及其客觀性。生物進化絕不是毫無必然性或規律性可循的純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內在的必然性,人類的出現是生物長期進化的必然結果。

(3) 材料3表明,黑格爾明確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產生的不同根據及兩者的辯證關係,這是他的貢獻。但黑格爾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視爲“絕對觀念”發展的兩個環節,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之上的。

4.(1) 材料1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對立面互相鬥爭、互相作用的結果。韓愈的觀點認爲(對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傳和推行。《梅峰語錄》中關於人的發展的觀點認爲,人不遭受困難屈辱的鍛鍊,就不能成爲品德高尚的人。這種觀點是樸素的、辯證的,是正確的發展觀。

(2) 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學中靜者恆靜、動者恆動的規律直接引入哲學,把物質的運動發展看作是外力作用的結果,陷入了外因論,他的這種發展觀具有形而上學的性質。

(3) 材料3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觀。它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實質內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雙方聯結起來,使事物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提供矛盾雙方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從而也就孕育着揚棄舊的矛盾的條件。矛盾鬥爭在事物量變過程中的作用就在於它推動着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矛盾的鬥爭性在事物質變過程中的作用在於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相反的基本屬性,它們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鬥爭性是絕對的。

5.(1) 材料1的第一句話是說辯證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對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客觀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們思維中的矛盾不過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人們思維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強調辯證矛盾就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矛盾,即實際客觀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觀字面的或頭腦臆造出來的矛盾。這兩段話突出一點,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2) 材料2把矛盾歸結爲一個範疇,當作純粹是主觀的思想的東西:認爲它不是現實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組合。它與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對象自身中、實際生活中的矛盾的觀點是完全對立的。其根本錯誤在於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把矛盾當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 材料3公然否認自然界中有矛盾,認爲矛盾只存在於陳述中,即只存在於語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確指出矛盾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來的矛盾。材料3的錯誤在於:一是公開否認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當作字面上的、語句上的,同樣是否認了矛盾存在的客觀性。

6.(1) 上述三個材料中,分別處理了供大於求與供不應求的矛盾(或無效供給與有效供給的矛盾)、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統一大市場與區域差異的矛盾。

(2)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轉化的關係。在當前我國的商品市場中,同時存在着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兩個方面,在無效供給過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給不足,人們通過創造一定的條件,可以促使無效供給向有效供給轉化。

(3) 辯證法認爲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出來,它要求在承認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該企業具體地分析了統一大市場中的區域差異,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實行一區一策,從而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滲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