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國土地上的斯拉夫血液──關於中國空軍抗戰記憶之6(朱力揚)

1937年底,蘭州,空軍第四大隊飛行員王文驊少尉所接收的蘇聯E-16式戰機,這也是當時蘇聯援華志願隊的主力戰機。(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蘇聯空軍志願隊

1937年8月,中日開戰(七七事變)不過月爾,中國方面命楊傑將軍率軍事代表團訪問蘇聯,爲未來雙方的軍事合作埋下伏筆。迨8月24日中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雙方即開始積極地安排軍售與交運事宜。此時,中俄雙方各抱有其目的;對中方而言,急需增購各式重型火炮,也需補充開戰以來逐日消耗的各式戰機,而蘇聯是唯一願意銷售這些武器給中國的國家;就蘇方而言,中日交戰可以減緩日本在東三省對西伯利亞的壓力,也可以藉着軍售,交換數億美金的稀有礦產,同時更進一步的鞏固蘇方在新疆的政治利益。

中國空軍在京滬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就令第四大隊二十一中隊副隊長劉志漢和戰前在美國培訓的試飛員林覺天,秘密前往新疆協助軍事採購的談判。到1941年中爲止,中國空軍一共向蘇聯購買了4批飛機。與此同時,從1937年12月,蘇聯空軍志願隊就開始進入中國戰場。

1938年,中國爲了接待隨蘇聯軍售而來的車隊及人員,在西北多處城市如蘭州、西安等地,成立接待處。據顧耕野先生回憶錄,1938年2月,他奉命成立「西北公路招待處」。專責招待蘇聯運送軍火來華的汽車隊(通稱爲羊毛車);供應他們的食宿。當時很難確立招待費的預算,因爲蘇聯究竟每月能來多少軍火、多少車輛和多少人數?我們事前都無法預知;一切茫無頭緒,連蘇聯軍運總代表也不知道他們每月能來多少車隊,即使知道,共黨也是絕對神秘不宣的,只好按照前兩次來的軍火,每月500輛汽車、每車司機兩人,外加技術人員及車隊長等,約計每月1300人,每天須準備1300人的食宿。

根據羅英德所留下的個人資料,當年年底,蘇聯派了一個空軍師到中國,駐紮在南昌。由於這些飛行員不熟悉中國複雜的地形,復因不諳中文,無法辨識地圖,故要求中國指派兩位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擔任俄員隊的副領隊;共同作戰。轟炸機方面,航委會指派了王世籜,而驅逐機方面,最早原定由樂以琴擔任,不料,樂以琴於12月3日於南京陣亡,中國空軍繼而擬派林覺天,但他又於12月9日在南昌上空陣亡,航委會遂令羅英德於12月15日赴南昌報到,擔任蘇聯空軍志願隊的副領隊。以上所提到的幾位,都是航校三期的畢業生,也是當時中國頂尖的飛行員。羅英德本擬攜同一位助手隨行上任,但基於保密的顧慮,爲俄方所拒絕。當時蘇聯和日本尚維持着外交關係,也不願公然得罪日本,所以初期的行動,都在低調下進行。

按蘇聯空軍編制,一個師有3個大隊,約百餘架飛機,其中包括了轟炸機一個大隊,及驅逐機兩個大隊,另外配置了400多名的地勤人員。每名飛行員在華停留約3個月;有了若干次作戰任務後,即整裝返國。

羅英德擔任此職後,最初3、4周,天天對俄隊員講課;講授內容包括:中國地形的特殊性、山脈軸向、河流與飛行方向角度空間的關係等。此後每天早上5點鐘開始,帶4批隊員飛行,每批4人,自南昌經漢口,往北飛長江再折返南昌。有時則飛往衡陽前津機場,平均一趟訓練飛行約需2個半小時。也曾經進駐到浙江麗水機場數日,伴隨轟炸臺灣的俄國轟炸機回南昌。因而數月下來,他的飛行時數增加了1000多小時。1938年3月,羅英德離開俄員隊時,志願隊特別爲他舉行了一個歡送茶會。

志願隊在華的3年半期間,2000多名志願隊飛行員,累計操作了1200多架飛機,同時有200多名飛行員在中國犧牲。史達林曾說過: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斯拉夫的血。這句話形容的過分誇大,但也沒錯。

1985年整修過後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抗日戰爭中在中國犧牲的美國、蘇聯、以及在中國空軍服務的韓籍人員,納入紀念範圍。蘇聯的名單中甚至包括了1945年8月,進軍中國,接收東北而殉職的蘇聯空軍人員。 (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如今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內,紀念或安葬着中國烈士870名,美國烈士2197名,蘇聯烈士237名,以及韓國烈士2名。(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羅英德在1938年就已經有了擊落敵機5.33架的戰績,其中1.33架是和蘇聯志願隊共同擊落的。但可能是冷戰時期國府不願意重提和蘇聯合作的歷史,所以1955年在臺北正式的檔案中,羅英德的生涯戰績是擊落敵機4架(四星星敘)。(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蘇聯領隊質疑羅英德

羅英德剛到俄員隊報到時,領隊波羅蓋維遜斯基乍見他年輕瘦小,甚爲瞧不起,劈頭第一句話就問:你有多少作戰經驗?當時距抗戰開啓已有半年,羅英德的實戰經驗約爲160餘趟。羅英德回問波氏:你的實戰經驗有多少?他說他曾經參加過西班牙內戰。波氏又問羅:你能飛俄國戰鬥機嗎?羅英德回答:螺旋槳啓動,我就能飛!

1938年1月7日早晨,南昌機場即傳警報,波氏請羅英德共同帶隊凌空迎戰。大概日本已經得到了情報,波氏初次臨陣,就遭到日機凌厲的奇襲,羅英德緊跟其旁掩護,突然,羅英德看到敵機身一道金漆閃爍耀目,他立即認出波氏的對手是曾經在南昌上空擊落中國戰機的潮田良平,潮田當時是日本空軍第二中隊的中隊長,是日本的空軍英雄,曾經獲得日皇頒贈勳章。波氏與潮田兩機在空中相持纏鬥了30多圈,波氏漸趨下風,情勢危急,羅英德立即開機飛近,俯衝對準潮田良平開火掃射,第一波子彈就擊中了潮田,當時羅英德的飛機距潮田的飛機很近,他看得很清楚,潮田頭一蹬,他就知道潮田已經中彈了。飛機失速墜落在鄱陽湖附近的拓林。後羅、波兩人同至墜機現場檢視,發覺機身彈痕累累;計有38個彈孔。波氏很高興的抱着羅英德說:我根本沒有機會開槍,是你救了我。

返回部隊後,波氏邀請了航委會主委周至柔等人開香檳志賀。周至柔將潮田身上配戴的手槍贈與羅英德爲念(上面刻有潮田浪平4個字)。嗣後,日本另一中隊長山下七郎知道潮田被羅英德擊落後,曾對羅說:我與潮田浪平兩位日本海軍資格最老的中隊長都被你擊落。

羅英德在俄員隊其間內,和俄人共同擊落了9架日本戰鬥機,在他離開俄員隊時,該隊曾簽發了一份報告給航委會,確認這項戰績,但因日俄尚維持了外交關係,所以要求中國方面不要對外發表。

波羅蓋維遜斯基曾在1942年託人帶了一個手錶送給羅英德。冷戰末期,時任蘇聯空軍副總司令的波氏也曾經在廣播中憶述羅英德救其一命的事蹟,臺灣情治單位曾將這份廣播錄音送給羅英德作紀念。

1938 年,羅英德和蘇聯志願隊的總領隊波羅蓋維遜斯基。目前莫斯科的「莫斯科-武漢(Moscow-Wuhan )」私人博物館,也藏有這張照片。(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莫斯科-武漢(Moscow-Wuhan)聯誼會】蘇聯空軍志願隊的後人目前在莫斯科還設有一個聯誼組織,甚至有一個專門紀念波羅蓋維遜斯基將軍的《莫斯科-武漢(Moscow-Wuhan) 》私人博物館,其中珍藏了一些志願隊當年在中國的史料和照片。

【日軍突襲倚賴良好的地面漢奸情報網】

上述空襲發生在蘇聯志願隊剛剛進駐南昌不久,根據張光明的口述回憶,日本當時對中國空軍飛機的駐防與動向,掌握得非常清楚。因而往往利用飛機剛剛抵達新駐地隔天,就發動突擊;對尚不熟悉機況或地況的中蘇飛行員,來一個令他們措手不及的突襲。

除了上述南昌空戰外,另外幾個著名的例子如下:1937年11月,高志航剛接收俄機飛抵周家口,1938年2月17日,第四大隊剛剛從蘭州接受新的飛機扺達漢口的第二天、1940年9月3日,第三大隊剛從新彊接受第四批飛機回到成都。

日本之所以能夠準確掌握這些時機,除了有具備無線電通訊的高空偵察機,最重要的就是,有嚴密的地面情報網。然而這些地面情報卻多是由中國的漢奸所提供。1938年2月17日武漢空戰的時候,張光明就曾經親眼看到漢奸對空所發射引導日機的信號彈。

(作者着有《中國空軍抗戰記憶》一書)

【未完待續,朱力揚專欄每週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