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未酬邦國中興之14(朱偉嶽)

黃埔軍校創辦人孫中山、校長蔣中正、總教官何應欽、教務部主任王柏齡合影。(中央社)

到1949年7月下旬,先父朱浩懷的入臺證已寄到汕頭友人處,我們四兄弟分成兩批,我和三哥偉陵先乘商車到梅縣,六弟偉湘和四哥偉潭隔兩天前來。偉潭把新收到的稻穀全部賣掉,得銀元4元,變成我們兄弟四人的沿途零用金及服裝鞋襪購置費。

到梅縣後在梅縣的朱家祠堂集合,有繼母慧珍夫人,帶着八妹偉圓,九弟偉訓,十一妹偉鳳(時一週歲許),養女袁淡蓮,加我們四兄弟共爲9人。九人之行,要由梅縣到汕頭市。在那個年代,這不算短距離的家庭旅行,在沒有便捷的旅館、餐廳和今日旅行箱等包裝工具,是怎樣出行的呢?

首先我們要帶墊被、被子(或毯子)、蚊帳被單,一般是兩人一整套。這一套東西,先用一張夠大的油布鋪在地上,然後把墊被、被子、蚊帳以及二人的衣服等疊層鋪上,最後像折被子一樣連同油布折妥包好,再用一根夠長的麻繩捆綁起來,捆綁用一定的十字紋法,雖經摔跌,不會鬆開,這是一個古法旅行包,像是個超級大饅頭,重約10-15公斤之間。

我們到任何地方,不管是地板或泥土地,打開這個超級饅頭包,就變成舒適的旅行臥榻,睡前攤開,睡後收起,乾淨而俐落。我們9個人,自然有5個這樣的大包。另外有兩個籮框,一個籮框裝一箇中型炭爐,連同火箝,扇子、引火的細木及木炭,另一籮框則裝鍋碗瓢盆筷抹布等雜物,哪裡停下來,哪裡就是臥房兼餐廳。我們9個人,起碼有這7七大件,除此以外,就是身上的單衣單褲。幸好那時沒有照片,否則我們那一行的模樣,今天能見人乎!

梅縣縣城一側是梅江,從梅江下溯到大埔縣的三河壩;三河壩是大埔縣境內,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匯合而成韓江的起點。韓江的起名,來自大文豪韓愈,自古以來就是粵東水路交通要衝,向爲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清朝時期重要鹽運樞紐。民國7年(1918),孫中山曾親臨三河壩慰勞駐軍。

民國8年(1919),孫中山經過反帝制,反覆闢等諸多事件後,於10月10日,改組中華革命黨,擴大吸收黨員,成立中國國民黨。所以加上「中國」兩字,以與民國元年(1912)之國民黨區分,或亦認爲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主張,值得其他國家參考山寨。

在中國國民黨總章中直言,中國國民黨以實施三民主義、創立五權憲法爲目的。爲援引增強建國的力量,民13年(1924)1月20日,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孫中山的三項主張,即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孫中山以天下爲公大同世界的胸懷,基本認同馬克思的共產目標,但不認同其所主張的方法。

孫氏說:「我們今日師馬克思之意則可,用馬克思之法則不可。我們主張解決民生問題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種毫不合時用的劇烈辦法,再等到實業發達以求適用;是要用一種思患預防的辦法來阻止私人的大資本,防備將來社會貧富不均的大毛病。」中共黨人稱這三大政策爲新三民主義,但歷史學者余英時並不認同這一說法。

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手稿真跡。(國民黨提供)

余英時指出孫氏的三民主義,是斟酌當時西方思潮和中國文化傳統而得出的一種綜合判斷,具有與時俱進的開放特性。譬如三民主義中有實業計劃的主張,原則是要興實業,興實業的方式可以用公營方式,也可用私營方式,是開放性的,但視當時何者於國於民有利而定,並非鐵板一塊,強定爲全公營方式或全私營方式。故餘氏認爲民13年(1924)1月國民黨的三大政策,在援用蘇聯及共黨的助力,加速達成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的建國目標。

這兩黨的合作有多深入和多普遍呢?試看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25名中央執行委員會中,有3人爲共產黨代表黨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農民部部長譚平山;中共創始人之一,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中共北京執行部青年部部長於樹德;此處所謂代表黨員,謂指代表中國共產黨前來與中國國民黨合作),中央執行委員會3位常務執行委員中,有1名爲共產黨代表黨員(譚平山);中央執行委員會17名候補委員中,有8人爲共產黨代表黨員(浙江中共黨員沈定一;湖南中共黨員林祖涵;中共中央委員毛澤東;中共直隸省黨部於方舟;中共中央委員、上海大學教務長瞿秋白;中共北方區委韓麟符;中共中央委員張國燾)。

不僅如此,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重要職務的共產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亦即國民黨總部內的組織部長、農民部長和宣傳部長都是共黨人士,於是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國民黨各級黨部,都由共產黨員和國民黨中的左派即親共親蘇勢力者所掌握,就很正常了。

(朱偉嶽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