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美中博弈下想想孫中山百年前的演講──未酬邦國中興之56(朱偉嶽)

孫中山。(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16世紀的公元1514年(明正德9),葡人歐維治(Jorge Alvares)首先來華請求貿易,後租居澳門,並使澳門成爲東西方工商文化交流主要城市達200餘年,而後歐洲列強紛至沓來,纔有農業中國,脫胎蛻變爲商業中國的故事。其中以英國最具代表性,也是英國,把自以爲上國天朝的華夏,搞得個四腳朝天,幡然夢醒,而毅然決然地辦洋務,廢科舉,踏上了至今已180年艱辛征程。

這180年的故事,雖曲折跌宕,但方向明確,成效斐然,今臺海兩岸三地,香港、澳門的商業化近100%,臺灣應90%以上,大陸在2021年城鎮常住人口達9億人,若以全社會中非農業人口數字爲判定商業化程度的的標準,則大陸地區的商業化程度已至64%,大陸會成爲世界工廠,從這數字上看,已非虛語。

16世紀、17世紀期間,一個600萬人口的英國,由農而變商爲商業國,成爲一個60倍的威尼斯,就不客氣稱雄世界,建日不落國;那今之華夏中國,人口14億,較今之英國人口6400萬爲22倍之多,若由農轉商,豈非要出來1320(60x22)個威尼斯了。故現歐、美等商業先進國,着急到要抓瞎,不是沒有道理。

今之所謂美中博弈,若從這個角度看,其源由脈胳自更清楚,一個「軍工複合體」是現實的存在,較之蒙古或日本,是更強大而僞善的對手,華夏的蔣粉等、毛粉等們,似宜心平氣和,同心一德,呼應孫中山先生建設富強康樂新中國,以進大同的呼喊吧!

孫中山向往的世界大同、天下爲公,是立基於「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王道基礎上。今商業社會的偏鋒發展,是「己立必壓人」、「己達必滅人」的國家社會的整體行爲,而無各國各黨當權之別;中山先生在民13年(1924年11月)在日本神戶作《大亞洲主義》之演講,「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真是暮鼓晨鐘,對兩岸三地各種立場的子民們,值得警醒深思。

今中美博弈,已不是表面上民主、自由、人權之爭,倒像是宅心文明與貪婪無厭的對決。我這裡說打着「民主、自由、人權」大旗的美利堅爲僞善,不是我獨出心裁的說詞,是做文抄公抄錄美國2001年諾具爾經濟獎得主斯蒂格利茲(Joseph Stiglitz)的感嘆:「美國民主早已背離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實質上美國民主己經變形爲百分之一所有,百分之一所治,百分之一所享。」

假如他一人這樣說倒也罷了,另一做過聯合國經濟顧問的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沉痛地說:「美國政客已淪爲企業的傀儡,選民則被漫天的廣告包圍和催眠。」另對民主自由體制堅信不移於經濟學家福山教授也說:「美國政治將日趨衰敗,因傳統的分權與制衡設計,已愈來愈深化而僵化,在政治兩極化的趨勢下,這個高度分權的體制,已經無法照顧多數人的利益。」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