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殘碑之哀 國軍將領命運各不同(徐全)

第三十師首任師長吉鴻昌從國軍將領之身分,最終加入中共,最後被中華民國政府處決。(圖/新華社)

西北軍背景的國軍第三十軍,成軍之後歷經剿共、抗日、國共戰爭。特別是在對日抗戰時期,爲戰爭的勝利踏遍東西南北,鏖戰四方,幾乎經歷了抗戰時期中原地區的所有重大會戰。在蒼茫神州,曾經有他們的陣亡將士公墓、曾經有他們的紀念碑,如今卻只是殘石遺塊,在風雨瀝瀝中追懷當年的崢嶸瞬間。但歷史就是歷史,國軍的光耀和榮譽不容否定、不容歪曲、不容抹黑。透過一座座紀念碑、一篇篇碑文,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國軍先輩的勇氣和付出,更看到在那個「有我則無國」的大時代,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引領下,一代人的國軍官兵、黃埔健兒所具有的恢弘、浪漫、沉着、堅毅與滄桑。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創造者。

剿共抗日 戰功彪炳的西北勁旅

1930年10月,在河南羅山,國軍第三十軍正式成軍,這是一支西北軍背景的國軍部隊。初期下轄第三十一師。當時的國軍正處在剿共時期。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軍第三十軍在河南羅山等地參加對中共的圍剿。1931年9月,增轄第三十師。1931年11月至1933年底,國軍第三十軍在湖北東部麻城等地參加對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共區之圍剿。1932年7月,第三十一師所屬第九十三旅在麻城紅石堪、七裡橋與共軍激戰。1933年3月18日,第三十師在麻城楊灑寨與共軍激戰。1934年初,國軍第三十軍由麻城移駐江西滕田。隸屬南昌行營北路軍第二十六路軍,參加對中共贛南統治區的第五次圍剿。戰後,隸屬駐贛綏靖公署第一綏靖區,清剿贛西南共軍殘餘。1935年9月,第三十軍進攻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區域的共軍。

國軍第三十軍在對日抗戰時期轉戰大江南北,足跡遍佈中原。1936年,國軍第三十軍調駐江蘇淮陰、南通、靖江等地。1937年,調駐河南信陽,構築武勝關一帶的國防工事。七七抗戰爆發後,該部前往河北石門、保定。同年9月駐添縣,隸屬第二集團軍第一軍團參加第一戰區平漢路北段作戰。同年9月底,奉命到山西娘子關參加第二戰區太原會戰。1938年3月,在整訓補充結束後,前往徐州,在臺兒莊參加第五戰區徐州會戰在臺兒莊大捷中功勳卓着。8月到湖北麻城、黃阪佈防。9月至10月,在大別山北麓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2月,北調河南榮陽、汨水擔負黃河河防。3月,國軍第四十二軍並人該軍,在汨水整編,轄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一師。同年5月,南下河南省唐河地區參加隨棗會戰,戰後前往河南舞陽休整。後參加第五戰區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進攻河南信陽。戰後長期在河南、湖北邊境作戰。1940年參加棗宜會戰、1941年參加豫南會戰。1941年5月,駐新野的第三十師與第六十八軍的暫編第三十六師對調。同年冬,該部進攻湖北應山、廣水。1942年3月,國軍暫編第三十六師撥隸第六十八軍,第三十師歸建。第三十軍轄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一師。同年8月至10月,該部擔任京山、鍾樣路防務,11月,擔任襄陽、花園路北側防務。1943年5月,該軍前往湖北西部接任長陽、宜昌及石牌要塞守備任務,隸屬第6戰區序列,參加鄂西會戰及常德會戰。

第三十師公墓 僅剩殘碑

除了跟隨第三十軍參加抗戰諸役外,第三十師曾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十師在中國河南省唐河縣曾經建有陣亡將士公墓。這座公墓與1939年隨棗會戰有關。國軍於會戰期間,第三十師攻克唐河,但亦造成該部八十一人陣亡。戰後,該部於1941年在河南省唐河縣的西林寺修建陣亡將士公墓。公墓目前仍存有六通殘碑。第一通碑爲「陸軍第三十師唐河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首陰刻「黨國之光」;第二通碑爲「陸軍第三十師唐河戰役陣亡將士銜名碑,兩側題聯爲「浩氣與天地同古,芳名同日月爭光」;第三通碑爲「民族英雄碑」,乃陸軍第三十師張華棠師長所題,題聯爲「巍巍漢基襲暴敵,滔滔唐水吊忠魂」;第四通碑爲「浩氣長存」,民國29年立,爲孫連仲親筆題名「浩氣長存」4字;第五通碑爲「保衛鄉邦殺敵致果碑」;第六通碑爲「唐河戰役殉難烈士誄讚碑」。

陸軍第三十師唐河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碑記如下: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實現國父之三民主義,以爭取民族之自由、解放與國家之平等獨立。此爲我中華民族自強復興必經之階段。本黨同志及全國軍民所集中意志,以戮力效命,爭赴建功者在此,所以冒險犯難,成仁取義,不辭犧牲者亦在此。乃被蕞爾倭寇蓄意侵略,妄圖阻擾破壞我革命勢力之進行,暴戾狠毒、蠶食鯨吞,得隴望蜀,步步進逼,自盧溝案爆發,彼國軍閥挾其六十年之準備,長驅進犯,益肆兇殘炎所至,慘酷絕倫,非滅亡我國家,滅我種族不至。本軍請纓出師,首起抗戰,轉戰數千裡,大小數百役,無不冒死浴血,前仆後繼,與暴敵作殊死之搏鬥,以發揮殺敵致果之極高度戰鬥精神。此無他,蓋全軍袍澤,對主義皆有深切之認識,對革命皆有堅強之仰仗,用能徹底服從我最高統帥之指揮,亦達成本身之任務。而二十八年五月,豫南唐河戰役,本軍尤爲獨當其□,是役也,我軍健兒視死如歸,凌厲無前,一舉而擊敗崗村,一鼓而攻克唐河,中間戰局穩定,轉危爲安。我忠勇將士八十一人,雖不幸而作成仁之犧牲,但其創造之戰果,與成功之代價,佔抗戰史上最光榮之一頁。今者公墓落成,豐碑屹立,既足以安慰忠魂,亦將以前世百世,而其永恆不滅之精神,必更能廉頑之儒,爲後死者之楷模,以光大先烈之革命精神,貫徹國民革命之目的,在民族自傲之□聖戰爭中,爭取最後之光榮勝利。所以□□抗戰建國,實現三民主義時代□□者,我袍澤已於此役殺開一條血路,而立民族復興之基石。謹致其無上之崇敬思,以彰往勵來也,爰諸石。

陸軍第三十師政治部主任特別黨部書記長彭陶撰立李耀書中華民國三十年元月望日穀旦」

唐河戰役殉難烈士誄讚碑全文如下:

「己卯孟夏,倭寇突攻,宛東淪陷,陝洛震驚,忠烈揮戈,立複名城,戰局再奠,民慶更生,功列旗常,名垂丹青,魂棲靈山,神兮式憑,瞏共斯役,忝卜樹封,敬勒貞珉,崇德招忠。

唐河縣長範效純題」

很遺憾,這樣一座題刻豐富、建造雄偉、歷史意義非凡的公墓,在1949年後,遭到毀滅性破壞,幾乎全毀,只剩餘幾塊殘碑存世。部分散落在竹林寺區域的學校中,部分被當地博物館收藏。

第三十一師 碑文耀豫鄂、殘石哀

目前關於國軍第三十一師在中國大陸的紀念碑,已知的曾先後出現過兩座。一座在湖北宜昌;一座在河南社旗縣。湖北石牌的紀念碑乃國軍第三十一師在石牌修築陣亡將士公墓時而建立,用以追念抗戰以來該部各戰役陣亡軍人。據中國大陸《黃埔》雜誌2018年第5期頁72-75文章〈拚命三郎──黃埔高教班二期生乜字彬將軍〉一文記載,這座公墓的碑誌全文如下:

「陸軍第三十一師抗敵各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溯自七七事變,抗戰軍興,本師馳驅南北,喋血疆場。首創敵於房山,繼告捷於娘子關。廿七年春,臺兒莊會戰,以訓練未滿三月之兵,擋敵精銳強悍之師,我官兵猶能堅守半城於一壁一室間,火光熊熊中搏鬥苦撐,開巷戰未有之先河,遂造成輝煌之戰績。同年秋,敵犯武漢,師再佈陣於大別山,孤軍苦戰,力卻強敵,浴血搏鬥達十八晝夜,士氣之壯,犧牲之烈,可動天地而泣鬼神。□如廿八冬,摧堅破銳,桐棗蕩寇,勢如破竹。荊當逐北,殲敵於襄水花孝,挺進揚威於淮源。凡此諸役,我忠勇將士爲國犧牲者達萬餘人。三十二年夏,師於豫南受命援鄂,銜枚急趨,冒暑長征,迨達戰地,適敵潰竄,而我近萬健兒鹹以未能參戰爲憾。旋奉命接防石牌,扼守要塞,肩荷重寄,以懼以榮。十一月十八日,爲策應常德會戰,九十一團二營五連攻擊中堡山,官兵神勇,力搏敵壘,前仆後繼,爭相先登,受傷不退,裹創殺敵者幾十餘人,尤屬英烈。三十三年六月,湘省戰起,攻勢再興,我九十二團第三營,累取翠福山,九、十兩日,先後猛攻,克敵堅堡四座,官兵凱唱,士氣鼓舞。方期一舉,掃蕩□□,直搗宜沙,乃以戰略所關,功虧一簣,而官兵殉國者又近百數餘。躬親戰陣,靡役不從,袍澤殺敵之勇,犧牲之烈,歷歷在目。每當風暗晦冢,兀然斗室,緬懷忠良,憂戚無已。爰於石牌西側,四方山之陽擇地,鳩工築公墓於其上,策劃經營兩月告成。從此忠骸有寄,九原歡騰,上撫中樞崇德報功之意,下酬烈士成功成仁之舉。仰樹枕戈待旦之風,並作同仇敵愾之氣,豈僅以武功彪炳寰宇也哉!謹述顛末,而□是邦人士觀感云爾。

師長乜子彬謹志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十三日立」

國軍第三十一師另在河南南陽建立「陸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一師襄西各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記述該部在襄西一帶的對日作戰過程。據中共社旗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社旗文史》(第2輯,1988年)頁54-55專文〈陸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一師襄西各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記載,紀念碑碑記全文如下:

「陸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一師襄西各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嗚呼!自軍興以來,死事多矣,而荊襄尤爲忠義所萃雲。二十九年五月,師方有事於桐、棗,力堵鄂北之敵,連克楊家堤、七房崗,劉家寨、太平鎮、高公橋要隘。唐白不波,宛城如故,將士少休於穰東間。敵轉鋒西向,張上將殉國,襄西震動。六月一日,師奉檄星馳,一日夜二百餘里,及於谷城而襄陽失陷。揮軍挺進,逐寇於雷家河、快活舖、胡家集、樂鄉關而南,所向無前,可謂至順。宜昌又以十二日不守,告事機之難有如是耶。迨奔命逕而遠安、當陽間,軍出萬中,馳驅嶺表,溽暑薰蒸,饋餌無地,忍飢赴急,求一戰而不可得,何遇之窮也?竊有蓄勢久一發而不可遏之隱憂矣。敵既據守我國防工事,阻我於要隘窮谷間,將士拼熱血頭顱,出萬死而甘心於敵,以求旦夕之效。智者竭謀,勇者殫力,忠義磅礡,砲震肉飛。尖山坡前,三義路上,與陰巖河濱,公母樹下殪敵千百計,何其壯也!其間銀花廟克矣,而功不成。將軍寨功成矣,而死傷亦多。於是嘆攻堅之難,而逝者之可憫也,首有餘慟焉。秋,旋師南陽。冬,再出襄西。敵乘我喘息未舒,部署未定之際,糾集精銳數道謀我,彈雨集於風色,硝煙彌於長嶺;王家垮麓膏塗郊原,邱家坡巔橫飛血肉,終未稍移尺寸。使敵棄甲曳兵,極薄海祝捷之慶,亦天下之至慘也。近今五峰咀角、白雲山傍倭鬼夜號,三軍色舞。鍾宜士庶閒話功勳,襄水荊山欣榮草木。誰能道艱苦之境,攻□危之難有深悲矣。三十年四月,伐石刊紀各戰役梗概,如此以永是邦人士之思,而爲來者觀感雲。

陸軍第三十一師師長乜子彬敬立

中華民國三十年四月十三日」

國軍第三十一師的戰績彪炳大地、光照鄂豫,但記載其光榮歷史的紀念碑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1949年後,位於湖北宜昌的第三十一師公墓完全被毀,紀念碑後來遭受過破壞,如今被收藏在湖北的石牌要塞紀念館。位於河南社旗縣的第三十一師紀念碑則已經被毀而不復存在。這一切,可謂殘碑之哀。

將領命運各不同 古今千秋惟嘆息

第三十師首任師長吉鴻昌從國軍將領之身份,最終加入中共,最後被中華民國政府處決。

第二任師長李鳴鐘在1949年大局變換時,沒有撤退臺灣,留在上海後因癌症過世。

第三任師長彭振山後擔任第三十軍軍長,屢次擔任討伐蔣中正的國民政府內部事變的反蔣派軍事指揮官,1935年因涉嫌通共和違抗軍令,被處決。

第四任師長孫連仲是抗日名將,曾任第三十軍軍長,在臺灣度過晚年。

第五任師長張金照1949年追隨傅作義在北平投向中共,文革中受到迫害,1970年病逝。

第六任師長張華棠在臺灣度過晚年。

第七任師王震1945年在河北被中共俘虜。

末代師長王敬鑫則於1949年在陝西與共軍作戰陣亡。

第三十一師首任師長張印湘曾任第三十軍軍長,於1935年因通共,遭中華民國政府處決。

第三任師長池峰城是臺兒莊大捷的名將,曾任第三十軍軍長,1949年選擇投向中共,但旋即在中國大陸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捕入獄,於1955年在獄中病逝。

爲第三十一師兩個紀念碑撰寫碑文的末代師長乜子彬,則在臺灣度過晚年。

在擔任過國軍第三十軍軍長的軍事主官中,比較欷歔的是黃樵鬆和戴炳南。在國共戰爭中,黃樵鬆因密謀投共而遭戴炳南舉發,被中華民國政府處決;戴炳南則被當成反革命,被俘後遭中共處決。

末代軍長魯崇義於1949年在成都率部投向中共。但中共建政後,在文革中,武鬥最爲嚴重的重慶,當地的重慶市革命委員會製造了所謂「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反革命集團案」,這起案件也成爲了當時重慶的一號專案。當時的調查機構稱:這個集團試圖組織軍隊、聯絡臺灣、發動武裝暴動。這一案件導致大量人員被迫害致死或被投入監獄。直到文革後被平反。

有時,人生的選擇,就是歷史的選擇。

(作者爲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