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剿共碑文作者的戲劇人生(徐全)

陝西籍國軍將領公秉藩。(圖/百度百科)

國軍第三十四師位於中國湖北隨州的抗戰紀念碑,最終被破壞,棄置和散落於溝渠之中,殘件後被收藏。在陝西的軍委會剿共別動隊紀念碑,也在斷裂之後收藏入當地文化館。兩塊碑的碑記均由陝西籍國軍將領公秉藩撰寫。而他個人的人生際遇,也頗能反映國軍的滄桑、現代史的滄桑以及每個具體的個人在大時代中的變遷。

抗戰碑亭 終散毀溝渠

在中國湖北省隨州市的洪山鎮,曾有一座抗戰紀念亭,亭中有一座紀念碑。該紀念碑與國軍第三十四師在隨棗會戰期間的大洪山戰役有關。是役,國軍第三十四師與日軍在洪山鎮一帶展開戰鬥,最終,日軍被擊退。戰後,國軍第三十四師在當地建立碑亭,以追懷陣亡於斯役的國軍官兵。國軍第三十四師,源自國民二軍舊部,1930年12月成軍。隨即參加對湖北花園、孝感一帶中共紅軍的圍剿。對日抗戰爆發後,該部隸屬第三十九軍,參加1938年1月之豫北豫東作戰及1939年5月之隨棗會戰。

1940年6月隸屬新編第十二軍。1941年1月,隸屬第八十軍,參加晉南會戰。同年4月,隸屬第三軍。同年5月該師兵敗中條山對日作戰,番號被撤銷。

大洪山國軍抗戰紀念碑拓片。(圖文:徐全提供)

從拓片照片上看,這座紀念碑頂部有青天白日徽。紀念碑碑記由陝西籍國軍將領公秉藩撰寫。碑記全文如下:

「大洪山抗戰陣亡先烈紀念碑

大洪山戰役後19日,既追悼諸烈士於溳上平原,復思所以永垂紀念者,莫若建碑立亭,於戰爭激烈之馬鞍山以彰義烈。乃稽死事官兵姓名、籍貫,臚得151人,一一泐之,石額曰大洪山抗戰陣亡先烈紀念碑亭記。竣之日,爰綜是役事略,執筆撰寫,俾登斯亭者,知所景仰焉。慨自倭寇侵淫,戰雲瀰漫,燕趙敵氣延於大江南北。本師參加抗戰兩載以來,轉戰千餘里,流血鄂豫間。汴梁以還,凡東雙河、平靖關、三陽店諸役,皆餘親爲之指揮。陷陣衝鋒,爲民族自衛捐軀者,前後以數千計,誠一悲壯奮鬥之血史哉。5月初,鄂中路戰局突緊。賊以十三、十六兩師團之衆,由鍾祥北犯棗陽;另以兩師團由應山下隨縣,合趨宛之唐河、新野。8日,奉命側擊,遲滯敵之北進,始以一團出茅茨畈當敵。15日晨,與南竄之敵會於雞鳴寺。16,寇益縱,約5千步騎;我亦增二團以對陣,長延數十里,尤以馬鞍山反覆爭奪戰爲最激。黃風起,天爲之蔽,撼山振嶽,敵氣爲催。兩軍鏖戰肉搏者五晝夜,斬敵殆2千,陳屍遍野。寇圖襄樊之計,因以粉碎。噫!壯矣!當各志士相與餘,隨沙場共生死。每於戰爭劇烈之際,見彈雨橫飛,寶刀欲折。親見傷痛、收斂之慘,心裂胸酸,悲痛不自禁。夫豈不知爲主義、爲國家民族戰,所欲有勝於生,則三千文化暨團體精神永存?然以與諸先烈,朝夕講習韜陣技擊,親如骨肉,情不獲已矣!嗚呼!諸先烈之所以輕生命、冒鋒刃、慷慨成仁、視死如歸者,爲主義耳。爲國家民族耳。嗟夫。可以昭來茲、勵百世矣。

公秉藩敬撰 孟默聞敬書

中華民國28年8月吉日」

1949年中共建政後,原本的紀念亭完全被毀。紀念碑散落在溝渠之中。後被當地人士收藏並捐贈於當地官方,由江漢公學紀念館陳列。

剿共碑成「反面教材」

抗戰亭消逝於歷史星空,但另一塊碑則成爲記載公秉藩「敵視人民政權」的證據。公秉藩撰寫過的國軍碑文,不止抗戰這一篇。在1927至1937的十年剿共戰爭中,1936年11月,中共紅軍第74師在陝西商南縣富水關與國軍發生激烈戰鬥。國民政府軍委會別動隊20人陣亡。戰後,國軍爲陣亡的20人樹立紀念碑,碑記亦是由公秉藩撰寫,全文如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二支隊界牌剿匪陣亡烈士紀念碑

烈士林君真康,田君仁德,唐君子安,盧君明典,馬君□□,王君德輝,盛君彥邦,王君良,姜君伯西,郭君朝彥,張君嵩林,吳君化龍,李君行恩,餘君緒義,楊君實生,陳君□高,申君德五,帥君勝明,王君青雲,何君玉成;或爲湘贛鍾靈,或爲泰華毓秀,少年英俊,迥出時流,多列□□□□□□□□□聖學門牆,學儲濟世,志切匡扶。年來頻內憂外患,紛至迭乘;每念時艱,輒至 泣下,鹹服膺蔣公安內攘外之大計,授身軍事委員會別動隊, 摧赤匪於贛陝,懲奸宄於閩隴,表率羣倫,納之軌物,宵衣旰食, 所至有功。25年,公秉藩奉命移駐陝南,清剿殘匪,組訓民衆,時有赤匪陳先瑞,人槍千餘,稱紅軍七十四師,竄擾陝、豫、鄂邊區,以駐軍剿辦不力,日久坐大,勢甚猖獗,孤人兒,寡人婦,廬舍丘墟,老幼白骨;秉藩亟欲撲滅此獠,拯民於水火;11月11日,據報竄至距商南四十里之青山鎮,有西犯摸樣。當於13日晨,與駐龍駒寨之龔大隊長建勳率□□部隊趕赴前方,14日,與該匪遭遇於界牌附近桑樹店;我方官兵除當地團隊、游擊隊200餘人外,本隊之特務排第十九中隊、第二十一中隊之各一部,共計數不滿百,與匪激戰,自辰至酉,各烈士奮不顧身,出入彈雨,斃匪數百人,以衆寡懸殊竟以身殉;事後聞之□ □□□□□褒揚備至。諺雲捨生取義,重於泰山,各烈士爲國捐軀,百世流芳,想必含笑泉壤。惟秉藩以己折股肱,國喪忠良,馳騁疆場,再見無日,不禁悲愴欲絕。誓與後□同志各矢勤勇,以酬先烈。26年,將各烈士忠骨聚葬商南東門外之山麓。元月10日,公墓落成,謹述各烈士死事概略,昭示來茲。

支隊長公秉藩敬撰

大中華民國26年元月10日立」

有意思的是,公秉藩爲抗戰撰寫的紀念碑被毀。但這則爲國軍剿共而撰寫碑記的紀念碑,雖然斷裂爲3塊,反而被留了下來,成爲了進行共產革命宣教的「反面教材」。據2022年1月20日中共商洛地方黨報《商洛日報》8版署名雷家炳的文史文章〈紅七十四師桑樹大捷與國民別動隊界牌「喪碑」〉記載,在共產革命者眼中,這座紀念碑是一座「喪碑」,文中稱此碑是「一座極好的歷史見證碑和反面教材。」文中亦記載,這座紀念碑「高1.46米,寬0.67米,厚0.12米;原爲整石鑿制,現已斷裂成3塊」,被當地文化館收藏。

抨擊「殺人太多」 關押十年 頌揚領袖了餘生

公秉藩後來的人生境遇曲折且戲劇。對日抗戰時期的中條山戰役後,公秉藩被日軍俘虜,後來擔任了汪僞政權的中央黨校訓練團幹部總隊長。1943到1945年,任汪僞政權的湖北警務處處長及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長。抗戰勝利後,再度被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爲軍職,但其不久後去職回鄉。

中共扶風縣政府官網在其「歷史名人」的欄目中對公秉藩的介紹和評價,或許頗能呈現公秉藩的人生軌跡。據中共扶風縣政府網站記載,中共建政前後,公秉藩的人生進入非常跌宕的階段。1949年7月間,公秉藩向中共西安市公安局進行登記,1951年4月18日以「國民黨戰犯」被中共西安市公安局逮捕審查,1956年集中中央公安部,1957年12月解送陝西省公安廳關押。據中共扶風縣政府網站稱,懲治公秉藩的主要理由是:

「從事反共反人民活動達25年之久,曾逮捕紅軍戰士、革命青年和無辜羣衆50餘人,其中20餘人被其部屬和他親自下令殺害。民國19年(1930)充任新四師師長時,奉令積極圍剿工農紅軍總部,曾在湖北鹽利戰鬥中使我紅軍傷亡數百人。在江西吉安親自指揮修機場一座,因反共有功兩次獲敵獎賞3萬元。民國20年(1931)進犯中共贛、粵、閩邊區時所率匪部被紅軍殲滅,公秉藩被中共俘獲後冒充士兵乘機逃跑,繼續與中共爲敵;民國25年(1936)充任別動隊一支隊隊長時,在陝西淳化、商縣一帶到處修築碉堡,編組保甲,訓練壯丁,在荊西公路一線多次與中共地方游擊隊作戰。圍剿紅軍陳先瑞部,阻止紅軍北上抗日。民國34年(1945)被日寇在中條山俘虜後,任汪僞政府要職,出賣祖國,充當漢奸,爲日寇訓練警察局長,瞭解我軍太行山一帶活動情況,積極爲汪僞反動政府效力。」

不過從中共方面這段關於公秉藩生平罪狀的記述中可以發現,公秉藩在加入汪僞政府後,似乎主要職責和動向是針對太行山一帶的中共軍隊。另據中共扶風縣政府公佈的訊息記載,中共建政初期,公秉藩對中共一些政治運動,有積極擁護表現,如怕家庭反對土改運動,公秉藩寫信將其侄叫到西安,囑咐在家服從政府法令,積極接受土改。1950年中共發行建設公債時,公秉藩積極迴應,把自己一部分住宅變賣,購賣公債3000萬元(舊幣)。韓戰時,把家藏商代古鼎一座(價值一萬餘銀幣)捐獻中共政府。

但中共方面亦認爲,公秉藩在收押管教初期,認罪不夠,交待罪惡不老實,公秉藩自認爲他「早已放下屠刀」。他不服關押,先後散佈了一些反對中共的言論,如說中共建政後「鎮壓殺人太多,太殘酷」,「人民民主專政是假民主,即光專政,就沒民主」等等。

經過長期關押,中共方面覺得其「確有悔改」,公秉藩在反省書中表示:「我的反動歷史有20多年,罪惡多端,不論舉其任何一件,都是死有餘辜。唯有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時代,才能給我以寬大、重新作人的機會,真是史無前例,恩重如山」。

公秉藩被中共方面管押10年後,於1962年獲得中共「特赦」獲釋,回原籍參加生產勞動,當地政府按月發給生活補助費40元人民幣。從1977年起,公秉藩先後親自撰寫對臺宣傳統戰材料8份。1980年被邀請爲中共的陝西省政協委員。1982年1月2日,在西安因病辭世。

(作者爲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