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荷包不可不知的健康/餿水油的科學證據瞎扯蛋

▲圖/本報資料照/東森新聞提供。

文/李權芳

讀了餿水油相關陳炳輝教授的專訪,有點感想。

... 陳老師認爲,本次事件政府失責...

嘿嘿,這論調類似小偷被抓到,不怪小偷取之無道,卻先怪起警察不夠盡責來了。以我看,要怪政府,倒不如怪人民。製造及販賣餿水油的是人民(小偷),負責稽查卻無作爲的屏東縣政府環保局的官員(警察)也是人民。更不用說政府是由人民所票選組成。

陳老師又說:所以應該要增加其他檢測項目,才能加強可信度。...陳教授建議增加的檢驗項目爲膽固醇氧化物及雜環胺,前者系豬油中的膽固醇於加熱過程中形成,後者系高量蛋白質含量的食品於油炸過程中形成。

陳老師認爲,科學家應該依證據判斷是非,有幾分證據纔講幾分話...。

聽起來很有道理,我也同意。問題是,有任何與餿水油相關的科學證據可以讓專家拿來判斷是非,或讓專家拿來當作依據、講什麼話嗎?答案恐怕不只是難看而已,是非常非常地~~難看。

不必說到餿水油這產品,連我們無時無刻呼吸的空氣(也含有毒揮發氣體)、曬到的太陽(紫外線可能致癌)、塑膠吸管、水中含氟、買東西的收據、經過老舊管線的自來水等,只要拿去給它上百項地用力仔細驗,絕對通通有毒,甚至含致癌物。問題是,就算驗出毒物又如何?就能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多少影響?未必。

換句話說,打屁純聊天也知道,東西有毒只是常識,重點還是在於東西有多毒。

若同意上述,接下去要解釋「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此處省略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我簡化成兩點。一、毒素種類;二、暴露量。兩者累積在一起,大概就是毒素對健康的影響。

毒素種類好測,暴露量難量。檢測毒素種類在泛科學一文已有描述,只要納入檢驗,就有很高機會可知道該產品有哪些毒素。敏感儀器(通常是昂貴的)可檢出項目多,低階儀器能檢出的就相對有限。這是種類的部分。

至於測量暴露量,纔是困難。所謂暴露量,是指進入身體(不光是吃下肚、還有透過呼吸道、皮膚...等)每項毒素的次數頻率使用量、接觸多久時間...等的累積。這,該如何計算才準確?以餿水油來說,外食頻率、光顧商家次數、產品每單位餿水油的用量...,只要合理的,都影響暴露量。要精準計算,可能嗎?

當然,我們可以利用回推的方式,就是計算黑心商品一年製造多少公噸,再用人口去分攤,成爲「單一個人平均使用量」。這種方法也行,但我認爲這種方式只能粗估,準確度很有限。

好,僅從單一個案來論,試問,最清楚知道自己吃下多少黑心商品的人,會知道吃了多少餿水油嗎?一個人再有辦法,查到政府公佈的受污染產品,也難以知道該產品摻了多少餿水油。如果再加上查不到、短報、漏報給政府去公佈的產品,可能準確推估個人的暴露量?我看是作夢

好,就算你超級厲害,精準推估每天吃下多少毒素(暴露量),一樣也沒用,因爲我們也找不到醫學文獻可告訴大家「比起吃了不含餿水油的炸雞排,每天吃一塊含5毫克餿水油的香雞排、連吃3年後,皮膚會多長几顆痘痘、罹患心血管疾病機會增加多少、死亡率高出多少%、糖尿病增加多少%...」等等之類比較像科學研究結論的證據。

總之,除了能測出有害物質種類外,暴露量難以獲得,又沒有醫學文獻可供參考,那麼哪可能會有針對餿水油對健康有多少危害、值得信賴的答案可提供?

囉囉嗦嗦講了一堆,結論是:既然找不出餿水油對健康危害的證據,那麼標準答案當然是:「我們不知道餿水油對健康有什麼影響」。當然啦,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個答案最科學。

好,若上述說法全部沒問題,那我們就好奇官方怎會說成: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顯示說它是有立即的傷害或者會危害人體

依我看:這說法有益於社會安定,不造成民衆恐慌,卻有利於黑心廠商卸責,且造成無辜受害民衆的抱怨,質疑政府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立場在說話。

好,今天若換個說法: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顯示說 它沒有立即的傷害 或者不會危害人體

這說法,不管好不好,至少代表官方用謹慎態度,以更爲保障民衆健康需要的角度出發,我相信這思維跟民衆的思維更貼近,是對於黑心產品危害健康的高度質疑。

(我也好奇,未來若法院審理,聰明的法官會用哪一種說法來作爲科學證據的判決依據,呵呵~~。)

兩個說法用字相反,但科學的意義完全一樣,都是「不知道」。只是我猜,若今天政府是反過來「負負得正」,拿出後者,恐怕那些名嘴、專家或民衆一樣會冒出來罵「沒有科學證據,這說法根本是製造民衆無謂恐慌...」,說「搞不好一堆人會因此跑去醫院檢查身體,弄驗傷單,準備訴訟求償」...。

話,是隨人說的,官員難爲也正在此。只要沒科學證據,自然怎麼說都有被批評之處。當然,起碼政府這次有站出來,給了個說法。最差的官員則是面對質疑卻選擇不去面對民衆。是啊,不去面對的官員(例如屏東縣政府),這時,民衆則說:「沒肩膀」、「毫無作爲」、「神隱」...,是吧?!(不過,目前看起來,躲起來的官員反而似乎沒事~~)

總之,儘管我也希望科學萬能,但事實上我卻越來越不相信科學研究報告能給我們多少可用資訊,這是一個大議題無法在此說清楚。只能說,以餿水油事件來說,我不相信科學能給我們多少得以正確判斷餿水油對健康影響的協助。

當然啦,再次反過來說,若科學真的萬能,我們當然得獅子大開口,隨便亂問:例如我們所吃的毒素,扣除身體正常代謝的,剩下累積在體內的毒素,對於不同性別、種族、年齡、既有疾病、不同器官的危害是怎樣...。

呵呵,繼續作夢吧~~科學還沒那麼行,未來100年也一樣。

說到這邊,差不多了,只是再提一點給大家參考,就是暴露量。事實上,內行人會說,其實科學報告有不少資料是跟毒素暴露量有關的,怎麼我說沒有呢?是的,的確有一些報告,只是我得說,這些報告絕大部分不是以人體爲研究對象所獲得的資料,而是從動物老鼠兔子...)身上。從動物身上獲得的數據,對人體是沒有多少用處的。

你想想,就算從動物身上發現每公斤含有1 milli gram, 1 micro gram, 甚至1 nano gram的餿水油會對健康有多少影響,能夠就因此推估說健康人也會出現同樣症狀?當然不行。爲什麼不行?

呵呵,你應該告訴我,憑什麼行?動物吃下去後會那樣,不代表人吃下去也會那樣啊;動物吃下毒素後沒怎樣,也不代表人吃下去不會怎樣啊,儘管科學家承認人和動物的身體在構造、運作上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

既然以動物和以人爲對象的研究有着無法彼此套用(動物會怎樣,於是人也會怎樣)的差異。我們如何拿動物的證據去宣稱(套用)對人的影響?當然不行。這議題推演下去,你甚至可以說,發生在老鼠身上的,都還未必會發生在兔子身上。

更不用說那些動物研究所測量的指標總有侷限。我們可以測量「被怎樣」(飲食中加入餿水油、蔬菜、OOXX...)多久以後的動物比沒「被怎樣」的老鼠多「活多久」、「胖瘦了幾公克」「有無長出腫瘤」...。但這些測量指標都極其有限,只有少數幾項。這意味着我們就算獲得有限數據,一樣還有更多指標未被測量到。除此以外,就算測量到有限指標,也無法瞭解出現這些指標的背後原因(爲何毒素會造成這些變化)。

這個有限,就像大家質疑爲何政府只驗了酸價、總極性物質、重金屬、苯駢芘和黃麴毒素等五項,卻沒有檢驗泛科學「餿水油,恐怖呦?」一文中提到的「其他」更完整項目。

以上是我對於毒物研究的有限認識(若有錯誤,請指正,我改)。我對於以人爲研究對象的療效評估方法有興趣,這是一個重要原因,至少以人爲對象的研究可以宣稱的比較準一點(可套用在人身上),儘管事實上那種預測(推論)也往往非常不準。

至於爲何不準,唉,這又是一個大議題,有機會再說吧,真科學總是一言難盡啊。

最後想說,想拿科學證據去對付黑心廠商,是檢察官拿錯藥方!允許黑心廠商利用欠缺科學證據這事實而逃掉合理制裁,是法官蠢蛋

記住,我們絕對可以這樣說: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顯示說 它沒有立即的傷害 或者不會危害人體

~~~~~~~~~~~~~~~~~~~~~~

註記:

老妹問過住家附近的「天津勝記餅店」,老闆娘是天津來的,在臺灣時我時常去這家店買蔥油餅吃。聽妹妹轉述與老闆娘的對話,那家店做的蔥油餅、牛肉餡餅、韭菜盒子也加豬油。老闆娘說豬油是不能放的,放個幾天就會有怪味道,肯定品質不好,這個做吃的人應該都知道,怎麼可能做成一大罐一大罐...。

老闆娘也說,她部份產品會使用「大豆沙拉油」,這種油品就得買現成,但她都只買小罐裝,不買大桶的。理由簡單,因爲任何油品一開罐後,接觸空氣,很容易壞,她寧可用完一罐再開一罐,也絕不買一大桶用很久。

妹妹問她生意有沒有受到影響,她說客人天天早上看她炸豬油,從來沒有問她這問題。

我不懂豬油,但我相信這位老闆娘的說法。

本文最新版網址:http://leecf67.blogspot.ca/2014/09/blog-post_14.html作者:李權芳,藥師學經歷:國防醫學院藥學系學士、碩士、英國Bath大學心理學博士、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小組研究員、三總臨牀藥學科科主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附設醫院臨牀試驗中心暨 The 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 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 The Cochrane Skin Group 研究員。李權芳部落格:省荷包不可不知的健康、醫藥訊息

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