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輕賤民命 中間選民覺醒了

旺報社評

如果不是民進黨支持者大量流失,讓執政當局嚇出一身冷汗,鴻海和臺積電購買的BNT疫苗能不能順利進口,恐怕還很難說。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最近公佈的數字,民進黨認同者如墜崖式崩落,銳減15個百分點,藍綠差距從3個月前的24.1個百分點,急遽縮小到9.3個百分點,中性選民增加12個百分點,上升到48.2%。民進黨政府雖收編、控制媒體,動用網軍與側翼帶風向,甚至濫用警察權與司法權「查水錶」,企圖壓制反對意見與真相的揭露,卻無法遮掩庶民經濟的凋敝,更無法撫慰人心對染疫的恐慌。民衆政治意向的改變,究竟是一時的情緒發泄或是理性的迴歸,還有待觀察,但不能否認政治風向正在改變。

民進黨支持者流失,比較容易理解。大致幾個原因:第一,本土疫情爆發後,防疫模範生超前部署的假象被揭發;第二,疫情造成太多確診和死亡,死亡率達5.2%,遠超過亞洲鄰國,社會很難接受;第三,造成疫情破口的3+11隔離政策決策過程竟然沒有會議記錄,決策不透明且無人負責;第四,長達數月的3級警戒,造成民衆生活不便,工作收入以及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沖擊;第五,疫苗採購嚴重不足,採購過程疑雲重重,又對企業和民間捐贈百般刁難,明顯爲國產疫苗護航,引發外界質疑;第六,疫苗接種順位標準不一,特權亂象頻傳。

民意的政治風向正在改變

民進黨還有2成8的政黨認同,仍領先其他政黨,也比2018年底大選完的2成3還高,不算是近年來的最低點,但有幾個現象,顯示民進黨支持者解組危機可能更甚以往。第一,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輕賤人命的形象已深入民心,2018年10月臺鐵發生普悠瑪號列車翻覆,造成18人死亡215人受傷的重大意外,政府承諾改善,但遲遲未有行動。今年4月又發生更嚴重的太魯閣號列車意外事故,造成49人死亡,245人輕重傷。家屬痛哭怒斥蔡英文總統:妳每次都說聽到了,但是都不改進。這波疫情已奪走700餘臺灣人生命,蔡英文遲遲不公開道歉,反而第一時間去對美國總統拜登的狗致哀,甚至有民進黨立委以輕蔑態度,認爲臺灣防疫只是輸了一場小戰役。民進黨標榜人權立國,卻輕忽生命權,忽視傳統文化中對生命的重視,負面影響深遠。

第二,年輕人在這波疫情中受傷最深,民進黨重要支持族羣正在流失。民進黨向來將年輕族羣視爲天然獨的鐵票部隊,忽視年輕族羣活動力強、資訊取得管道多元、偏好品味善變等特性。誤以爲只要煽動統獨對立就能在每次選舉和各項議題換取穩固的支持。在延至12月舉行的4項公投案中,已發現年輕族羣不再與民進黨步調完全一致。這波疫情,不少年輕人排不到疫苗,也領不到紓困,對民進黨政府感到絕望。

第三,臺灣人的性格有勇敢浪漫的一面,也有務實妥協的一面,特別是發現頭破血流仍達不到目標,就會很快地冷靜下來,尋找現實可行之道。這次疫情,政府高喊同島一命,但有能力的人不會坐等政府打疫苗,早就規畫出境覓生路。最近繼民進黨大老邱義仁表示臺獨不可行,美國也表態不支持臺獨,臺獨理想再豐滿,也比不上現實中兩岸實力的差距,在這次疫情更爲凸顯,民進黨以臺獨號召民衆熱情的難度越來越高。

臺灣民意基金會公佈的政黨認同趨向中,還有一項值得注意的就是中性選民的大幅增加,將近5成的臺灣民衆不支持特定政黨,大量民進黨支持者轉而保持中立,成爲中性選民。有人認爲這只是暫時的現象,等到選舉藍綠對決,又會各自歸隊。不過,民進黨支持者鬆動,國民黨未見加分,代表民衆日趨成熟,不再對統獨對立、藍綠鬥爭激情,願意更理性、務實地去監督政府施政。當中性選民佔社會大多數,會引導政黨向中間靠攏,漸少社會對立與激化,淡化意識形態訴求,端出實在可行的具體政策。

無色覺醒是社會中道力量

2018年旺中媒體集團提出「無色覺醒」主張,認爲大部分臺灣人是跳脫藍綠之外,以追求和平繁榮的生活爲目標,希望國內政黨良性競爭、監督制衡,兩岸和平發展、合作融一。網路時代民粹崛起,極端的聲音和主張似乎成爲主流,但最後決定國家社會走向的,還是社會中道力量,誰能掌握中性選民的心,誰就會成爲下次選舉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