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順應民意 開放兩岸民間交流

旺報社評

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日前於南京舉辦,兩岸企業家、專家學者約800人蔘加,臺方理事長劉兆玄呼籲大陸給予臺商「內資待遇」,希望兩岸致力於鞏固ECFA既有合作架構協議,並繼續探索新方向和策略,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追求互利共贏目標。

爲臺海和平架設橋樑

兩岸企業家峰會已屆10年,儘管受到疫情衝擊和兩岸關係動盪影響,仍堅持常態化運作。疫情期間,峰會就疫情供應鏈重組、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等議題保持兩岸交流合作。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兩岸都面臨機遇和挑戰,峰會就數位經濟、資通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展開了探討,並促成了臺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到大陸投資設廠、增資擴產,推動兩岸金融合作、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讓更多臺企產品獲得大陸市場準入。

得益於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堅持和努力,兩岸企業界保持了對話對接,兩岸經濟關係更加強韌健康,也爲臺海和平架設了更多橋樑。兩岸製造鏈緊密連結,經濟互惠戮力,早已是命運共同體。交流、合作是天然情感,也符合經濟規律。

也因如此,儘管受到種種影響,兩岸民間互動從未完全停滯。兩岸經濟層面深度聯結業已形成,共榮共損;兩岸社會層面的相互影響逐步擴大,並使雙方受益。無論是小紅書、抖音(TikTok)、B站、陸劇在臺灣的流行,還是臺灣人赴陸爲大陸鄉村建設、文創產業與科技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新思維新理念,都給雙方帶來了新啓發,打開了新世界,也在交流互動中更加理解對方、尊重對方,願意親近對方。

剛剛過去的「雙11」購物節,成爲兩岸共同的消費節日,有臺灣網購平臺在10分鐘內創下上億元新臺幣銷售業績紀錄。不少臺灣年輕人登陸取經,親身瞭解電商運營最新業態;也有臺灣網紅、明星亮相大陸電商平臺,投身帶貨熱潮。源自大陸電商的「618」、「雙11」、「雙12」等購物符號,如今也成爲臺灣民衆關注的購物節日,宛如百貨週年慶,也引領新的消費時尚。

兩岸同胞有共同的歷史記憶、文化傳承和語言習慣,多一分溝通,就減少一分誤會;多一些交流,就能消弭一些隔閡。網路社會的快速發展,讓兩岸民衆的交流更具「即時性」「同步性」和「多元性」,「科目三」神曲舞步、《孤勇者》、《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等同步在兩岸流行,兩岸正在塑造新的共同記憶。

爲兩岸經濟提供動能

在未來兩岸關係結構中,民間交流的作用將愈來愈重要,成爲緩和兩岸關係的穩定器和兩岸和平的助推器,爲個人、行業發展創造機遇。對兩岸民衆來說,交流可以提升雙方福祉,提高安全感。大陸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10年之際得到全球更多的認同和支持,這都爲兩岸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爲兩岸互動提供新的空間。

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未來兩岸交流將是一個「拔河的過程」,民間對於兩岸交流的渴望與阻礙兩岸交流的政治之間會有長期的拉鋸,但阻擋的力氣愈大,付出的代價也愈大。兩岸民間都希望兩岸之間的大門打得再開一些,友好的互動再多一些,互利的合作再多一些。

在兩岸交流上,民進黨政府名「放」實「擋」。陸委會屢次表態,兩岸交流勢必要恢復,期待兩岸關係春暖花開,交通部長王國材年初說歡迎兩岸人民觀光交流,觀光局今年要吸引100萬大陸游客來臺。但花一直沒開,陸客也沒來,所謂規畫遙遙無期,徒然畫餅充飢。

在民進黨執政前的2015年,大陸來臺人數達418.4萬人次,給臺灣帶來數百億元的觀光收入,這是兩岸雙贏的結果。如果不是「拔河」,而是「合流」,民間交流動能在政策支持下,來臺觀光人數必然更多、經濟效益更大。

臺海兵兇戰危當下,尊重民意對兩岸和平、過好日子的需求,是政府的責任,臺方要改變思維,尊重民之所欲,陸方要以中華民族振興大局爲重,釋放善意,儘早實現兩岸旅遊和雙向交流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