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讓改變成真 中間選民挺侯康

中時社論

這次總統大選陷入膠着狀態,藍綠基本羣衆歸隊,柯粉也很激狂,在選情繃緊的情況下,3個陣營鐵票轉移的彈性不高。比較可能移動,且最能決定選舉結果的,無非是中間選民。

中間選民的政黨認同度較低,投票意願也不如基本盤支持者高,有些人可能到現在都尚未決定投給誰,甚至要不要去投票都還沒有決定。有人甚至預測,這次選舉沒有炒得太熱,所以投票率可能不如以往高,關鍵在於中間選民是否冷漠以對。

貪腐濫權 亟待清理

然而,這次選舉的重要性甚於以往7次總統直選,投票結果的後續影響很大,所產生的漣漪效果非常可觀。就臺灣內部而言,選擇不同的候選人和政黨,未來的施政作風和大政方針很不相同,每個國民都將承受不同的執政效益。就兩岸關係而言,民進黨執政近8年堅持兩國論政策,無法也不願和大陸官方交流協商,而且處處表現反中與謀獨意向,導致兩岸關係緊張,陷入兵兇戰危風險中,再不換黨執政,臺灣必有禍患。就全球局勢而言,民進黨偏頗的兩岸政策與失衡的美中臺三角關係不但搞壞兩岸關係,且使中美關係因爲臺灣問題橫亙在中而更加惡化,連帶牽引全球的戰略性對抗關係升高。

在這次選舉中,民衆對內政問題最有感受。民進黨涉及貪腐疑雲的事情族繁不及備載,貪腐已是結構性問題,民進黨許多政要官商關係綿密,許多民進黨的金主和樁腳盤據在政府利益輸送的網絡中,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這些關係和網絡只會更加牢固,對政風的危害更大,對於國家的資源分配也更加偏向特定的個人及企業。

貪腐和濫權是一體兩面。民進黨全面執政,制衡機制失靈,憲政機關及獨立機關變成民進黨的附屬機構,唯黨意是從,施政作爲盡以執政黨的利益與意識形態爲最高考量,於是從權力的腐化延伸爲貪腐的橫行。最好的清理方法,就是把他下架,換黨執政。否則,國家重大政策無法匡正,資源盡往其附從者流動,終至無可挽救。

民進黨選舉功夫一流,從上次「抗中保臺」到這次「中國介選」,由政府國家隊介選。民進黨不善治國,人才闕如,政策偏頗,加上政治掛帥,抹煞專業,所以政績不彰,經濟政績更是乏善可陳。去年經濟成長率落到一點幾趴,出口、順差及工業指數直直落,只靠國民黨執政時代打好基礎的半導體產業支撐。貧富差距顯著擴大,通貨膨脹嚴重,超過經濟成長率及工資增長率,導致中下階級生活困苦,年輕人更是艱困甚於往昔,面臨低薪、高房價的雙重擠壓。

兩岸關係 至關重要

以民怨之首「高房價」爲例,柯文哲喊出制定「囤房特別稅」逼出空屋;侯友宜則加碼鎖定房屋稅、地價稅稅基朝向市場價格上修,以求保障自用,杜絕炒房,同時也要研擬提高「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實踐漲價歸公,確屬三黨之中,最能有效化解民怨之首的候選人。

兩岸關係最是緊要。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謀求獨立的意志深入骨髓,凡百施政都在貫徹臺獨政策,兩岸關係和外交政策以此爲內核,兩岸政策與相關政務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兩岸關係攸關國家的安危、全民的禍福以及經濟的榮枯,只要民進黨不下臺,臺海就不會安定,臺灣就不會安全,人民就不能安心。另一方面,陸方已經做好備案,在ECFA、貿易壁壘及其他經貿措施上有所規畫,可能採取報復、終止措施或其他惠臺政策,但也可能視選舉結果而定,對政黨作差別處理。

如今,在藍、綠集團軍對壘的鏖戰下,中間選民顯然已成爲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在他們之中,若多數人票投柯文哲,選舉結果將可能走向「綠勝、在野敗」;反之,若多數人票投侯友宜,則可能扭轉爲「綠敗、在野勝」。換言之,撐住侯康配,是唯一能下架貪腐政權的途徑,更是讓下一屆政府得以服膺主流民意、讓「改變成真」實現的唯一方法。

1月13日,「臺灣的選擇」如果不能集中選票、匯聚民意制裁貪腐,結果就是讓貪腐繼續吞噬民意。屆時,無論選前的「衆聲喧譁」再熱鬧,都將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