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獨裁崛起 亟待選民覺醒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前總統川普儘管目前官司纏身,在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民調中還是名列前茅。臺灣的執政黨儘管政績不佳,其總統參選人民調也是第一名,這不禁令人懷疑民主政治是否失靈?選舉方法是否需要更改?贏者全拿的制度是否有問題?
選民對政治人物不信任,對選賢與能的理想幻滅。現在政治體系專業化,但它經常讓不合適的人進入議會或贏得選舉。政府公共服務落後且不足,政府資訊不公開,議員和官員問責制聊勝於無,然後第四權的媒體太多時候是由點擊、收視率驅動,而社羣媒體往往貶低政治言論而不是提升政治言論。這一切都引發了同樣的問題:我們的民主是否讓我們失望了?它如何做得更好?
今天的選民不太關心正在運作的政治體系或其參與者,對政治人物和政治機構的信任度很低,有些選民甚至對政治和政治人物懷有敵意,除了選舉之外,很多人都沒有參與政治或公共事務。
許多年輕人認爲他們是生在最糟糕的一代,每天忙盲茫,負擔沉重的家庭對大放厥詞的政治人物和其治理國家的方式感到不耐煩,年長的選民只能回顧往昔美好的日子,但對現況無能爲力。
隨着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和死亡,選民正在改變,政治態度和價值觀也是如此。在接下來的幾次選舉中,目前27至42歲的千禧世代,及11至26歲的Z世代,加起來將成爲最大的投票羣體,而他們也可能是最辛苦和憤世嫉俗的一代。
人們生活水準的變化仍然是核心問題,但隨着租屋者比例的增加及大城市變得人口更加密集,民衆的壓力愈來愈大。心理健康的問題,性別和多元化議題等已成爲政治辯論的焦點,在此背景下,老朽的政治體制是否可以因應所面臨的新壓力?
尤其是對政治和政治人物的信任,要獲得不容易,要失去卻很容易。信任對政治體系非常重要,人們是否認爲值得參與其中,他們對政府及其決策、議會和公共服務的信心,以及他們對媒體的報導是否相信,都決定在人民的信任度。
對於國家領導人來說,正如荷蘭的一句古諺所言:「信任像龜速一樣到達,但卻在奔馬上離開。」在所有民主國家,政治信任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政治場合變成秀場,老百姓很少相信政客所言。
很多國家走上了兩極分化的道路,這種思想的差異和力量正在削弱國家的社會結構,並造成社會日益分裂。解救之道唯有政治改革,可惜這猶如三年之艾難治七年之病,既得利益者不可能鬆手,唯有靠人民的覺醒和團結,但媒體被控制,人民被洗腦,且老大哥比起以往更加無所不在,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難矣乎!(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