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國民黨的選民不是美國人

旺報社評

朱立倫訪美行程尚未結束,雖未會見到重要政府官員,但畢竟是最大反對黨黨魁,在美國的演講與談話仍然動見觀瞻,果然引發黨內外與兩岸間褒貶不一的討論,尤其有關「親美反共」的表態,引起很多質疑與批評。

棄親美和中 自我毀滅

朱立倫或基於作客擺低姿態的需要,或希望消除美國對國民黨「反美」的疑慮,因而突出「親美反共」的論述。但這是否代表國民黨兩岸政策的轉向,如果真是國民黨未來兩岸政策的主軸,是否符合臺灣人民長遠的利益,能否因而贏回民心重返執政,實在大有疑問。若只是朱立倫個人對美國的交心,就不只是讓國民黨人失望,更會讓美國人看不起。

國民黨自二戰後就是個親美政黨,就現實政治而言,國民黨不必反美,也沒有必要反美,朱主席爲什麼要強調「親美」?民進黨誣指國民黨反美,國民黨就要強調親美,這又是什麼邏輯?如果國民黨要和民進黨比誰更親美,那麼,朱立倫更要說清楚,親美的目的爲何?民進黨願意配合美國遏制大陸的發展,即使犧牲臺灣利益也在所不惜,國民黨願意嗎?可以嗎?

國民黨走過8年兩岸和平發展期,應該非常瞭解,在民進黨「聯美製中」大旗下,臺灣整體利益的得失。臺灣不同階層、羣體、產業在兩岸關係上利益不同。臺灣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達59.8%,其中住宿餐飲業青年就職比例近6成,近年臺灣服務業佔GDP比重逐年增長,但產值成長率反而趨緩,低薪問題嚴重。臺灣的服務業本就受限市場規模,兩岸關係惡化,交流中斷後,更是雪上加霜。國民黨「親美反共」能改善這樣的困境嗎?臺灣經濟依賴大陸日深,民進黨上臺後也不敢終止ECFA。朱立倫要「反共」,中共是大陸的執政黨,如何一邊反共,一邊交流?

從國際局勢變化觀察,也未必對國民黨不利。俄烏戰爭雖然仍在僵持,烏克蘭軍事實力的韌性已經出現考驗,歐洲主要國家對於烏克蘭的支持能延續多久,大有疑問,德、法積極斡旋中,季辛吉更直言要烏克蘭接受現實「割地求和」。如果戰事繼續僵持,歐洲將面臨通貨膨脹問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會糧食價格高漲,甚至出現社會動盪;美國期中選舉將至,通貨膨脹造成拜登民調低迷,拜登需要做出決斷。

對人民負責 重拾初心

烏克蘭要在軍事上擊退俄羅斯的可能性很低,北約與俄羅斯若長期對峙,美國要從歐洲完全騰出手來對抗大陸,不但不可能,反而爲了鞏固傳統盟友,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最近有消息傳出拜登政府將大幅修改其國家安全戰略,將重心從亞洲和中國向歐洲轉移。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大陸一直採取平衡政策,既反對北約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也主張要尊重烏克蘭主權完整。美國與歐盟都給北京施以道德壓力,要求北京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北京一直不爲所動,隨着戰爭可能進入最後階段,北京的平衡政策可能會收到效果,讓北京在這場戰爭中,即便沒有獲利,也大致無傷。

俄烏戰事造成中美之間猜忌更深。季辛吉提醒美國不要把臺灣當作美中談判的核心,大陸外長王毅也警告中美關係不能再惡化下去。在這個趨勢下,國民黨大可扮演區域安定者與協調者角色。從朱立倫急於表態,看出他將放棄馬英九「親美和中」政策路線,若失去各方信任,國民黨就不可能擔此大任,那還有什麼存在價值。

兩岸關係大局中,不是隻有美國一個玩家,國民黨要立志成爲玩家,而非端茶倒水的小弟。國民黨若不能堅持立場,找出這個創立於中國百年大黨的現代價值,及它與民進黨的路線差異,爭取選民認同,就會在美中臺三個雙邊關係上失去話語權,就會更加邊緣化。國民黨不可忘卻初心,更不可輕忽對人民的責任。不要忘了,投票的是臺灣選民而不是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