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國民黨勝選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社評
儘管拜登政府一再宣示,將公平對待所有臺灣總統候選人,不在其中選邊,也會與未來總統密切合作,但無庸諱言,當前華府強烈反中氛圍下,美國國會與輿論多傾向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但無論從現實地緣政治、美國軍力、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等層面,國民黨重新執政更符合美國整體戰略利益。
賴清德傾獨 臺海不穩定
這次選舉結果,勢必連動兩岸關係與美中戰略競爭,國際媒體普遍解讀是今年全球最重要、壓力最大的選舉,無論選舉結果如何,華府都面臨挑戰,民進黨繼續執政,由於候選人賴清德的公然臺獨傾向,中共可能採取軍事與經濟高壓手段,兩岸緊張情勢必然升高,衝擊「拜習會」後稍微回穩的美中關係;若侯友宜出線,國民黨將恢復兩岸溝通交流,改善與北京關係,也不會全盤接受美國的軍事威懾策略,將削弱美方強化臺灣軍事威懾能力的努力。
這種二分式的思維、研判過於簡化,也反映出外界對國民黨親中刻板印象的偏差。親美是臺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維持臺海和平更是美中臺三邊共識,侯友宜主張「嚇阻、對話、降低緊張」的「3D戰略」,不但有利於兩岸關係與臺灣利益,也與美方立場一致,並不存在國民黨的大陸、國防政策與美方對立的現象。
從戰略利益與地緣政治考量,美國因烏克蘭戰爭與以哈戰爭兩頭燒,又要進行與中共的全方位戰略競爭,已陷入冷戰結束後最艱困時期,國民黨勝出可緩和美國壓力。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專家祈凱立就指出,到底哪位候選人可符合美國利益,各方意見分歧,有人質疑國民黨對美國國防合作的承諾,若侯友宜勝選,降低短期中共威脅程度,可爲推動臺灣國防改革爭取更多時間。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威利克不諱言,華盛頓外交圈明顯傾向民進黨,民進黨的勝利將否定北京的意識形態,但他也認爲,國民黨的勝利對華府將是「戰略緩解」。美國同時面對歐洲與中東兩個戰線,軍力過度延伸到達最薄弱的地步,若臺海再點燃戰火,美國根本無法同時應付。國民黨勝利導致的兩岸緊張關係降低,可使美國的軍事威懾基礎更爲堅定。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在一項模擬兵棋推演中,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評估,因應中共入侵臺灣,在第一週所有重要、長程反艦飛彈就將消耗殆盡。同時,臺灣官員於2022年公開抱怨,由於烏克蘭戰爭,美國延遲運交「刺針」飛彈;去年10月兩個不同國會委員會主席致函海軍部長託羅質疑他運交臺灣的武器出現「令人震驚的延宕」,其中就包括反艦飛彈。
國民黨勝選 美國的萬幸
另一方面,無論是已耗時2年的烏克蘭戰爭或以哈衝突都沒有緩和跡象,紅海武裝攻擊衝突持續上升,伊朗政府蠢蠢欲動,拜登政府擔憂中東戰爭可能惡化爲更大規模、更持久的戰爭,已開始制定應對計劃,包括美國可能捲入又一場中東戰爭的情境。
這些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都使美國難以應付新的臺海危機,也因此導致許多美國學者專家從現實面分析,若侯友宜勝出對美國與拜登政府未嘗不是一個暫時喘息的機會,將爭取更多時間與空間充實對中共的軍事威懾實力。
不過,這些美國學者與智庫的分析多是從華府觀點與美國短期利益爲出發點,並未對美國長期戰略、兩岸關係與美中臺三邊關係做全盤、深入評估。美中雙方目前都有意改善關係,日前「拜習會」也獲致若干成就,但任何臺海情勢變化就可能折損這些難得的成果,賴清德擔任臺灣領導人就是個最大的變數。
其次,美國的純軍事威懾策略已受到質疑,學者專家普遍認爲,掛保證的威懾纔是可信的嚇阻能力,呼籲中共不得以武力犯臺、或片面改變現狀的前提,是不排除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唯有民進黨下臺纔會出現這個可能性。
不可否認,反中在華府已成爲趨勢,連帶影響美國政治人物的視野,但真正能爲美國困局解套的還是國民黨執政,正如《華盛頓郵報》評論標題所言:「臺灣選舉逆轉可能是美國的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