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善用歐洲戰略槓桿制衡美國
旺報社評
美國「反中」態勢形成,兩國對立衝突愈演愈烈,即使美國大選政黨輪替,也不會因而云淡風清。放眼全球對中國較友善而有力量的地區莫過於歐洲,對大陸國家利益而言,如何善用歐洲這個槓桿,是戰略家應有的眼光思考。
美國總統川普與民主黨準候選人拜登都以「反中」標榜自己,並抨擊對手「親中」,未來3個多月選戰中,非常可能還會在「反中」較勁加碼演出。可以預估,未來無論誰當選總統,美、中將長期停留在磨合與對立期。甚至還有觀察家認爲,如果拜登入主白宮,將更有能力籌組「反中聯盟」,對北京更不利。
但歐洲人對大陸態度大爲不同,尤其德國人。總部設在英國的YouGov民調中心7月14日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42%德國人認爲,50年內美國將失去世界霸主地位並被中國取代,23%表示不確定,22%未提出答案,僅14%受訪者認爲美國能夠保留頭號強國地位。美國是否會喪失世界霸主地位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愈多人相信中國將取而代之,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就會愈重。
大陸更應該調整心態,考慮在全球權力格局中重新佈局。冷戰結束以來,北京一直都將中美關係視爲大陸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但是,未來中美關係非常可能連大陸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之一都不是,更可能的發展是長期陷入爭霸戰的「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各大洲之間,對中國較友善地區莫過於歐洲,其中俄羅斯是大陸的戰略協作夥伴,但對中國除了提供武器、石油與軍事演習上撐撐場面之外,用處不是很大,而且雙方存有冷戰陰影,不太可能成爲真正的盟國。德國在歐洲國家間,對中國既友善又有用。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互訪多次,簽訂各項協議不計其數。梅克爾是全球大國之中極少數能抗拒美國壓力、堅持與中國華爲5G合作的領導人之一。梅克爾堅稱德國有能力處理自己的網安問題,不勞美國操心。甚至在美國以情報降等、不再提供反恐情資以及撤軍的威脅之下,她仍不爲所動。
梅克爾日前接受歐洲報紙聯訪時表示,不要認定美國仍想當世界領袖,如果美國自願放棄世界大國角色,德國須「深切反思」。她說:「我們是在『美國想當世界大國』的認知中成長。假如美國現在想從這個角色退出,我們得深切反思。」她警告說,各國不該再把美國要當全球領袖視爲理所當然,必須重新調整優先順序。
梅克爾所謂的「深切反思」究竟是何所指,目前並不十分清楚。無疑,她對川普將9500名美軍撤出德國表示遺憾,她說「駐德美軍不只能保護德國和北約歐洲成員國,還能保護美國利益」。然而,也沒有證據顯示,她會全力支持法國總統馬克宏主張的歐洲「戰略自主」的構想。
梅克爾與馬克宏曾公開宣稱,面對日益崛起的大陸,歐洲應該發展一套符合歐洲價值觀與歐洲利益的新戰略。馬克宏主張,歐洲有必要發展一套不靠美國就能保護自己的新戰略。梅克爾對於馬克宏的歐洲「戰略自主」仍持保留態度,因爲德國將爲此付出龐大代價。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多次指責梅克爾對北約軍費貢獻不夠多,川普不僅加重批評力道,更經常對梅克爾冷言冷語,諷刺她不願承諾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2%。不過,梅克爾當然也有她的苦衷,一旦德國將軍費從目前GDP的1.3%提高到2%,將意味着德國人民要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社會資源分配與國際責任,勢必大量舉債。
在梅克爾「深切反思」德國戰略方針尚未定案的過程中,應是大陸出手的最佳時機。在「一帶一路」推出之初,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都紛紛加入,但沒多久許多歐洲國家都意興闌珊,直到習近平訪問歐洲,同意對義大利與瑞士「讓利」,一些歐洲國家才又燃起對「一帶一路」的重視與興趣。
畢竟,「能捨才能得」,有付出纔有收穫,如果中、德兩國能建立可長可久的夥伴關係,加上義大利、瑞士、希臘等國的力挺,必能讓中國在歐洲得到愈來愈多國家的支持,也纔不至於面對美國的挑戰時,經常處於孤立無援的情況。